|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5.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武威市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 第14-33页 |
| 2.1 武威市天然草原利用及保护现状 | 第14-17页 |
| 2.1.1 草原资源利用现状 | 第14页 |
| 2.1.2 草原鼠虫害现状 | 第14-15页 |
| 2.1.3 草原保护现状 | 第15-16页 |
| 2.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 2.2 武威市人工饲草现状及主要特征 | 第17-20页 |
| 2.2.1 牧草种植现状 | 第17-18页 |
| 2.2.2 人工饲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20页 |
| 2.3 秸秆生产利用现状 | 第20-25页 |
| 2.3.1 秸秆利用现状 | 第20-23页 |
| 2.3.2 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 2.4 武威市工业饲料发展现状 | 第25-31页 |
| 2.4.1 武威市工业饲料需求现状 | 第25-27页 |
| 2.4.2 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 2.4.3 饲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 2.5 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 第31-33页 |
| 2.5.1 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设施养殖推进步伐 | 第31页 |
| 2.5.2 成立秸秆(农机)合作社,培育饲草企业发展 | 第31-32页 |
| 2.5.3 加强政府协调力度,促进饲草饲料一体化经营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武威市牛产业发展现状 | 第33-40页 |
| 3.1 武威市牛产业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 3.2 武威市牛产业发展特征 | 第34-36页 |
| 3.2.1 设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态效益凸显 | 第34页 |
| 3.2.2 能繁母牛数量大幅增长,养牛效益持续稳定 | 第34-35页 |
| 3.2.3 规模养殖发展迅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 第35页 |
| 3.2.4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 第35-36页 |
|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7页 |
| 3.3.1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还需提高 | 第36页 |
| 3.3.2 良种繁育体系存在薄弱环节 | 第36页 |
| 3.3.3 能繁母牛数量增长缓慢 | 第36-37页 |
| 3.4 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 第37-40页 |
| 3.4.1 加快良种繁育,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 | 第37页 |
| 3.4.2 提高提高基础母牛养殖与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 第37-38页 |
| 3.4.3 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 第38页 |
| 3.4.4 扎实做好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 第38页 |
| 3.4.5 抓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 第38-39页 |
| 3.4.6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武威市羊产业发展现状 | 第40-49页 |
| 4.1 羊产业发展现状 | 第40-44页 |
| 4.1.1 肉羊养殖情况调查 | 第40-41页 |
| 4.1.2 养羊暖棚、养羊场(小区)建设情况 | 第41-42页 |
| 4.1.3 肉羊养殖品种 | 第42页 |
| 4.1.4 母羊繁殖率及繁殖成活率 | 第42-44页 |
| 4.2 武威市羊产业发展特征与优势 | 第44-46页 |
| 4.2.1 武威市羊产业发展特征 | 第44-45页 |
| 4.2.2 武威市发展羊产业的优势 | 第45-46页 |
| 4.3 武威市羊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第46-47页 |
| 4.3.1 饲养方式落后,饲料类型不足 | 第46页 |
| 4.3.2 疫病防控存在漏洞 | 第46-47页 |
| 4.3.3 肉羊产业链存在不足 | 第47页 |
| 4.4 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 第47-49页 |
| 4.4.1 转变农户观念,确保饲草供给 | 第47-48页 |
| 4.4.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设施养殖发展 | 第48页 |
| 4.4.3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 第48页 |
| 4.4.4 政策大力支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5.1 结论 | 第49页 |
| 5.2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