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红松球果多酚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6-17页
    1.2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7-27页
        1.2.1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第17-19页
        1.2.2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第19-21页
        1.2.3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纯化第21-22页
        1.2.4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分析第22-23页
        1.2.5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23-27页
    1.3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第27-33页
        1.3.1 天然抗肿瘤植物化合物第27-28页
        1.3.2 植物多酚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第28-33页
    1.4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第33-34页
    1.5 松属植物活性成分与生理功能研究进展第34-37页
        1.5.1 红松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第34-36页
        1.5.2 其它松属植物研究进展第36-37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第2章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54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8-40页
        2.1.1 实验原料第38页
        2.1.2 试剂及药品第38-39页
        2.1.3 仪器设备第39-40页
    2.2 红松球果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第40-41页
        2.2.1 超声波萃取液浓度的优化第41页
        2.2.2 料液比的优化第41页
        2.2.3 超声时间的优化第41页
        2.2.4 超声功率的优化第41页
    2.3 总多酚的测定第41-42页
    2.4 红松球果多酚纯化工艺优化第42-44页
        2.4.1 AB-8 大孔树脂对多酚吸附和解吸附研究第42页
        2.4.2 红松球果多酚纯度测定第42-43页
        2.4.3 红松球果多酚纯化工艺优化第43-44页
    2.5 PPP-40 主要活性成分分析第44-45页
    2.6 红松球果多酚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第45-49页
        2.6.1 红松球果多酚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测定第45-46页
        2.6.2 肿瘤细胞集落形成测定第46页
        2.6.3 肿瘤细胞凋亡检测第46-47页
        2.6.4 JC-1 染色测定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第47页
        2.6.5 ATP含量测定第47-48页
        2.6.6 DCFH-DA测定肿瘤细胞活性氧水平第48页
        2.6.7 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检测第48-49页
    2.7 红松球果多酚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第49-53页
        2.7.1 S180荷瘤小鼠建模及分组第49页
        2.7.2 PPP-40 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第49-50页
        2.7.3 S180小鼠肿瘤细胞Tunel凋亡检测第50页
        2.7.4 小鼠肿瘤细胞凋亡蛋白的测定第50页
        2.7.5 PPP-40 对S180小鼠免疫系统损伤的修复作用第50-53页
        2.7.6 PPP-40 对S180小鼠体内MDA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第53页
    2.8 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分析第53-54页
第3章 红松球果多酚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第54-74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红松球果多酚超声波提取参数优化第55-58页
        3.2.1 乙醇浓度对红松球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第55-56页
        3.2.2 料液比对红松球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第56页
        3.2.3 超声时间对红松球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第56-57页
        3.2.4 超声功率对红松球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第57-58页
    3.3 响应面优化红松球果多酚纯化工艺第58-63页
        3.3.1 AB-8 大孔树脂的吸附及解吸附曲线第58-59页
        3.3.2 响应面法优化多酚纯化工艺第59-63页
    3.4 多酚二级分离组分纯度比较第63-64页
    3.5 红松球果多酚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跟踪第64-68页
        3.5.1 PPP对不同肿瘤细胞抗增殖活性比较第64-66页
        3.5.2 PPP二级分离组分抗LOVO细胞增殖活性比较第66-67页
        3.5.3 红松球果多酚分离组分毒性研究第67-68页
    3.6 红松球果多酚PPP-40 组成成分分析第68-73页
    3.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红松球果多酚PPP-40 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第74-94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PPP-40 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第75-91页
        4.2.1 PPP-40 对肿瘤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第75-78页
        4.2.2 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的观察第78-79页
        4.2.3 PPP-40 对肿瘤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第79-81页
        4.2.4 PPP-40 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第81-84页
        4.2.5 PPP-40 对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第84-85页
        4.2.6 PPP-40 对肿瘤细胞ATP合成能力的影响第85-86页
        4.2.7 PPP-40 对肿瘤细胞内ROS的影响第86-87页
        4.2.8 PPP-40 对肿瘤细胞Cyt C的影响第87-89页
        4.2.9 PPP-40 对肿瘤细胞相关Caspases释放水平的影响第89-91页
    4.3 PPP-40 诱发肿瘤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第91-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红松球果多酚PPP-40 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第94-131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PPP-40 对S180荷瘤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第94-95页
    5.3 PPP-40 对S180实体瘤生长抑制作用第95-97页
    5.4 PPP-40 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第97-98页
    5.5 PPP-40 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第98-103页
        5.5.1 PPP-40 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Bax及Bcl-2 蛋白的影响第98-101页
        5.5.2 PPP-40 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Caspase-3 蛋白的影响第101-103页
    5.6 PPP-40 对S180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第103-127页
        5.6.1 PPP-40 对S180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第103-104页
        5.6.2 PPP-40 对S180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第104-105页
        5.6.3 PPP-40 对S180小鼠脾脏形态的影响第105-106页
        5.6.4 PPP-40 对Con 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106-107页
        5.6.5 PPP-40 对S180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第107-109页
        5.6.6 PPP-40 对S180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第109-112页
        5.6.7 PPP-40 对S180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第112-114页
        5.6.8 PPP-40 对S180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第114-117页
        5.6.9 PPP-40 对S180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第117-127页
    5.7 PPP-40 对S180小鼠体内MDA及相关抗氧酶系的影响第127-129页
    5.8 PPP-40 对S180小鼠体内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第129-130页
    5.9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第131-133页
创新点第133-134页
展望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7页
附录一第157-158页
附录二第158-159页
附录三第159-160页
附录四第160-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4-167页
致谢第167-168页
个人简历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法制史学研究--以中国大陆地区论著为中心(1979-2014)
下一篇:DBD高频臭氧发生器阻抗匹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