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施氮和收获方式对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2.1 无芒隐子草研究进展第9-11页
        2.1.1 地理分布和饲用价值第9页
        2.1.2 种子萌发、幼苗建植与种子生产第9-10页
        2.1.3 生理和生态第10-11页
    2.2 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第11-12页
        2.2.1 国外禾本科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第11-12页
        2.2.2 我国禾本科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第12页
    2.3 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与其产量构成因素第12-14页
    2.4 影响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因素第14-19页
        2.4.1 影响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气候因素第14页
        2.4.2 影响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栽培措施第14-19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3.1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的影响第19-21页
        3.1.1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19-20页
        3.1.2 试验材料第20页
        3.1.3 试验设计第20页
        3.1.4 试验地建植与管理第20-21页
        3.1.5 试验方法第21页
        3.1.6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种子质量的影响第21页
        3.1.7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1页
    3.2 收获方式对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21-23页
第四章 结果第23-31页
    4.1 施氮量对无芒隐子草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第23页
    4.2 施氮时期对无芒隐子草种子实际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4.3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4-26页
        4.3.1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每平方米生殖枝数的影响第24页
        4.3.2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每生殖枝小穗数的影响第24页
        4.3.3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每小穗种子数的影响第24-25页
        4.3.4 施氮对无芒隐子草千粒重的影响第25-26页
    4.4 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第26-28页
        4.4.1 2013年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第26-27页
        4.4.2 2014年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第27-28页
    4.5 2014年不同施氮处理对无芒隐子草种子质量的影响第28-29页
    4.6 不同收获方式对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29-31页
第五章 讨论第31-34页
    5.1 不同施氮处理对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31-33页
    5.2 不同收获方式对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33-34页
第六章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在校研究成果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工人工作压力结构、传播规律及其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能量耗散的软硬互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