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原理实验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高等职业教育中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定位 | 第8页 |
·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 第8页 |
·研究通信原理实验系统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课程实验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通信原理实验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通信原理实验系统发展趋势 | 第1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 第14-23页 |
·实验系统解决方案 | 第14页 |
·实验项目选择与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实验项目选择 | 第15页 |
·实验项目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产品设计特点 | 第19页 |
·实验系统产品设计 | 第19-22页 |
·实验室配套设备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实验系统模块设计 | 第23-52页 |
·直流电源模块 | 第23-25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23-24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24页 |
·测试与PCB制版 | 第24-25页 |
·信号源模块 | 第25-29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25-26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26-27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27-29页 |
·常规双边带调制(AM)模块 | 第29-33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29-30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30-32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32-33页 |
·常规双边带(AM)已调信号的滤波模块 | 第33-37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33-35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35-36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36-37页 |
·常规双边带(AM)解调模块 | 第37-40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37-39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39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39-40页 |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调制模块 | 第40-46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40-41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41-45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45-46页 |
·脉冲幅度调制(PAM)模块 | 第46-48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46-47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47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47-48页 |
·脉冲幅度调制(PAM)解调模块 | 第48-50页 |
·电路设计分析 | 第48-49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49页 |
·调试与PCB制版 | 第49-50页 |
·备用模板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实验系统模块教学设计 | 第52-62页 |
·常规双边带调幅与解调实验教学设计 | 第52-56页 |
·调制 | 第52-55页 |
·解调 | 第55-56页 |
·2ASK调制 | 第56-58页 |
·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 第58-62页 |
·脉冲幅度调制 | 第58-60页 |
·脉冲幅度解调 | 第60-62页 |
第5章 实验仿真 | 第62-75页 |
·什么是EDA | 第62-63页 |
·Multisim概述 | 第63-64页 |
·NI Multisim 10 | 第64-65页 |
·利用NI Multisim 10进行仿真 | 第65-75页 |
·输入并编辑电路 | 第65页 |
·虚拟仪器及其使用 | 第65-66页 |
·电路实例 | 第66-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5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