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一、肝移植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回顾性研究 | 第16-29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21页 |
1.1.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6-19页 |
1.1.2 缺血型胆道病变定义与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1.1.3 纳入患者临床情况 | 第20-21页 |
1.1.4 统计处理方法 | 第21页 |
1.2 结果 | 第21-25页 |
1.2.1 接受肝移植的背景疾病 | 第21页 |
1.2.2 生存状态 | 第21-22页 |
1.2.3 危险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1.3 讨论 | 第25-27页 |
1.4 小结 | 第27-29页 |
二、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分级与预后 | 第29-43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9-31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2.1.2 影像学分级标准 | 第29-31页 |
2.2 结果 | 第31-39页 |
2.2.1 ITBL分级情况 | 第31-33页 |
2.2.2 ITBL不同危险因素与分型的关系 | 第33页 |
2.2.3 不同分型的ITBL的预后 | 第33-39页 |
2.3 讨论 | 第39-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三、临床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 第43-58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43-48页 |
3.1.1 一般临床资料 | 第43页 |
3.1.2 手术技术 | 第43-45页 |
3.1.3 标本收集 | 第45页 |
3.1.4 术后管理 | 第45-48页 |
3.1.5 统计学分析 | 第48页 |
3.1.6 病理学观察 | 第48页 |
3.2 结果 | 第48-53页 |
3.2.1 一般临床情况 | 第48-49页 |
3.2.2 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 第49页 |
3.2.3 ITBL发生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 | 第49-50页 |
3.2.4 ITBL组与NITBL组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50-53页 |
3.3 讨论 | 第53-56页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四、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与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58-80页 |
4.1 对象和方法 | 第59-65页 |
4.1.1 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59页 |
4.1.2 实验方法学 | 第59-65页 |
4.1.3 数据统计 | 第65页 |
4.2 结果 | 第65-74页 |
4.2.1mRNA和蛋白检测结果 | 第65-68页 |
4.2.2 移植手术不同时点标本的比较 | 第68-70页 |
4.2.3 按冷保存时间中位数分组的分析 | 第70-72页 |
4.2.4 按ITBL和NITBL分组的分析 | 第72-74页 |
4.3 讨论 | 第74-79页 |
4.4 小结 | 第79-80页 |
全文结论 | 第80-8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0-91页 |
综述 | 第91-124页 |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危险因素和机制 | 第91-104页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 第104-11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