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DH系遗传特性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7页
    1.1 玉米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第11-12页
    1.2 玉米单倍体育种第12-13页
    1.3 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及发展方向第13-15页
        1.3.1 玉米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模式第13-14页
        1.3.2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模式第14页
        1.3.3 美国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模式第14-15页
    1.4 玉米育种的现状第15-16页
        1.4.1 吉林省玉米育种发展方向第15页
        1.4.2 用于选育DH系基础材料配制的思考与实践第15-1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1页
    2.1 供试材料及来源第17-18页
    2.2 试验设计第18-19页
    2.3 试验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第19页
        2.3.1 杂种优势分析第19页
        2.3.2 配合力、遗传力、相关、因子分析第19页
        2.3.3 遗传模型测验第19页
    2.4 性状英文缩写第19-2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1-93页
    3.1 杂种优势分析第21-31页
        3.1.1 各主要农艺性状平均优势分析第21-28页
        3.1.2 平均优势相关分析第28-31页
    3.2 配合力分析第31-78页
        3.2.1 NCⅡ方差分析第31-32页
        3.2.2 遗传参数分析第32-37页
        3.2.3 GCA相对效应值相关分析第37-43页
        3.2.4 GCA相对效应值分析第43-45页
        3.2.5 SCA相对效应值相关分析第45-67页
        3.2.6 SCA相对效应值分析第67-78页
    3.3 遗传模型分析第78-87页
        3.3.1 增广NCⅡ方差分析第78-80页
        3.3.2 r-Vr回归分析第80-82页
        3.3.3 Wr+Vr、Wr-Vr方差分析第82-86页
        3.3.4 基因频率问题解释第86-87页
    3.4 单株产量相关和因子分析第87-91页
        3.4.1 平均值相关分析第87-90页
        3.4.2 因子分析第90-91页
    3.5 组合筛选第91-93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93-99页
    4.1 平均优势分析第93-94页
    4.2 遗传参数分析第94页
    4.3 单株产量GCA相对效应值分析第94-95页
    4.4 单株产量及产量性状SCA相对效应值分析第95-96页
    4.5 遗传模型检验第96页
    4.6 相关分析第96-97页
    4.7 因子分析第97页
    4.8 组合筛选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个人简介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种植模式及施肥对遵义烤烟产质量和土壤的影响
下一篇:元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