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技术创新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案与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简介 | 第17-25页 |
2.1 技术创新网络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1.1 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周期 | 第17页 |
2.1.2 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影响因素 | 第17页 |
2.1.3 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测度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3 动态网络分析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3.1 动态网络分析原理 | 第18-20页 |
2.3.2 动态网络的数学表达形式 | 第20-22页 |
2.3.3 动态网络指标介绍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测度体系研究 | 第25-41页 |
3.1 基于专利动态网络的技术创新网络测度研究方案 | 第25页 |
3.2 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4页 |
3.2.1 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特点 | 第25-26页 |
3.2.2 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3.2.3 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测度模型 | 第27-30页 |
3.2.4 基于专利动态网络的技术创新网络测度指标的计算 | 第30-34页 |
3.3 基于专利的技术创新网络测度分析 | 第34-39页 |
3.3.1 技术创新过程及周期分析 | 第35-37页 |
3.3.2 技术创新主体合作网络分析 | 第37-38页 |
3.3.3 技术网络分析 | 第38页 |
3.3.4 技术功能网络分析 | 第38-39页 |
3.3.5 技术创新区域网络分析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靶向技术实证研究 | 第41-73页 |
4.1 靶向技术发展现状 | 第41页 |
4.1.1 靶向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41页 |
4.1.2 靶向技术原理 | 第41页 |
4.2 靶向技术实证研究方案 | 第41-42页 |
4.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案 | 第42-44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42-43页 |
4.3.2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4.4 基于专利的全球靶向技术创新网络测度分析 | 第44-67页 |
4.4.1 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4.4.2 技术创新周期分析 | 第45-46页 |
4.4.3 创新主体合作网络分析 | 第46-53页 |
4.4.4 技术网络分析 | 第53-59页 |
4.4.5 技术功能网络分析 | 第59-64页 |
4.4.6 技术创新主体分布网络分析 | 第64-66页 |
4.4.7 总结 | 第66-67页 |
4.5 中美靶向专利技术比较分析 | 第67-69页 |
4.5.1 中美靶向技术创新周期分析 | 第67-68页 |
4.5.2 中美技术创新主体分析 | 第68页 |
4.5.3 中美靶向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分析 | 第68页 |
4.5.4 中美靶向技术领域热点技术功能分析 | 第68-69页 |
4.6 我国靶向技术发展存在差距及对策与建议 | 第69-72页 |
4.6.1 我国靶向技术发展存在的差距 | 第69-70页 |
4.6.2 我国靶向技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70-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