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热氧化TC4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钛及钛合金简介第11-12页
        1.1.1 概述第11页
        1.1.2 钛及钛合金的分类第11-12页
        1.1.3 钛及钛合金的应用第12页
    1.2 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第12-13页
        1.2.1 阳极氧化第13页
        1.2.2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第13页
        1.2.3 微弧氧化技术第13页
        1.2.4 激光熔覆第13页
    1.3 热氧化TC4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耐磨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耐蚀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材料动态性能研究第15-17页
        1.4.1 材料的动态性能实验方法第15-16页
        1.4.2 TC4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7-19页
        1.5.1 选题的目的第17页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TC4合金热氧化处理及其表征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和处理工艺第19-20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处理工艺第19-20页
    2.2 检测方法第20-21页
        2.2.1 宏观形貌第20页
        2.2.2 微观组织第20页
        2.2.3 X射线衍射分析第20页
        2.2.4 硬度检测第20页
        2.2.5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第20页
        2.2.6 耐腐蚀性能测试第20-21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21-26页
        2.3.1 宏观变化第21页
        2.3.2 氧化层物相组成第21-22页
        2.3.3 表面硬度第22页
        2.3.4 试样显微组织的变化第22-23页
        2.3.5 摩擦磨损性能第23-26页
        2.3.6 耐腐蚀性能第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热氧化TC4静动态力学性能第27-47页
    3.1 力学性能测试及实验方案的确定第27-35页
        3.1.1 纳米压入第27-30页
        3.1.2 准静态压缩测试及实验方案的确定第30-32页
        3.1.3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第32-35页
    3.2 700℃、10 h热氧化TC4力学性能分析第35-40页
        3.2.1 纳米压入结果分析第35-36页
        3.2.2 准静态压缩结果分析第36-37页
        3.2.3 动态实验结果分析第37-40页
    3.3 工艺参数对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3.3.1 热氧化温度对准静态压缩的影响第40-41页
        3.3.2 热氧化时间对TC4准静态压缩的影响第41-42页
    3.4 工艺参数对TC4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2-45页
        3.4.1 热氧化温度对TC4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3.4.2 热氧化时间对TC4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3.5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热氧化TC4的动态本构方程第47-57页
    4.1 动态本构方程第47-48页
        4.1.1 J-C本构方程第47-48页
        4.1.2 双线性弹塑性模型第48页
    4.2 室温下J-C动态本构方程的确定第48-51页
        4.2.1 A、B、n的确定第48-50页
        4.2.2 C的确定第50-51页
        4.2.3 J-C本构的验证第51页
    4.3 优化J-C本构关系第51-53页
    4.4 双线性弹塑性模型第53-56页
        4.4.1 本构关系的确定第53-55页
        4.4.2 本构关系的验证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冲击过程数值模拟第57-65页
    5.1 ANSYS简介第57页
    5.2 建模及模拟过程第57-59页
        5.2.1 有限元建模第57-58页
        5.2.2 ANSYS分析的模型材料参数第58页
        5.2.3 有限元模型的单元类型第58-59页
        5.2.4 网格划分第59页
        5.2.5 定义接触第59页
    5.3 数值模拟结果第59-62页
    5.4 断裂分析第62-63页
    5.5 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5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TE-A系统终端移动性管理子层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钛基表面硅掺杂微/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