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目的第9页
        1.1.3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3 文献综述评论第16页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内涵分析第18-20页
        2.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2 地方政府债务内涵分析第19-20页
    2.2 相关理论分析第20-23页
        2.2.1 公共物品理论第20-21页
        2.2.2 财政分权理论第21页
        2.2.3 预算软约束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风险分析第23-31页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第23-24页
        3.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析第23页
        3.1.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分析第23-24页
        3.1.3 评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第24页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第24-28页
        3.2.1 非体制性因素第24页
        3.2.2 体制性因素第24-26页
        3.2.3 政策性因素第26-27页
        3.2.4 预算约束软化第27-28页
    3.3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第28-31页
        3.3.1 风险的类型第28-29页
        3.3.2 地方债务风险对社会的具体影响第29-31页
第四章 国际经验借鉴——风险预警与危机应对第31-37页
    4.1 识别债务风险的方法举例第31页
        4.1.1 哥伦比亚的“红绿灯”模式第31页
        4.1.2 美国俄亥俄州模式第31页
    4.2 巴西应对地方债务危机的做法第31-32页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管理地方债务的启示第32-37页
        4.3.1 国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经验第33-35页
        4.3.2 对我国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的启示第35-37页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改革的几条思路第37-41页
    5.1 规范融资平台,尽快落实地方举债权第37-38页
    5.2 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第38-39页
    5.3 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第39页
        5.3.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39页
        5.3.2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第39页
    5.4 构建地方财政偿债机制,建立应急程序第39-40页
    5.5 提供服务模式多元化,实施可持续风险管理第40-41页
        5.5.1 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第40页
        5.5.2 预防地方债务风险,加强监督管理第40-41页
第六章 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第41-47页
    6.1 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第41页
    6.2 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构第41-44页
        6.2.1 风险指标的选取第41-42页
        6.2.2 设定风险指标的区间第42-44页
    6.3 全方位监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设计第44-47页
        6.3.1 事前审查:约束举债行为的发生第44-45页
        6.3.2 事中跟进:实时监控风险变化第45页
        6.3.3 事后改进:应对债务危机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论文的难点与可能的不足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腔》中饮食名称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探析
下一篇:维吾尔语因果关系表现形式研究--以《命运之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