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的重点 | 第18页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18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嵌入式相关概述 | 第19-25页 |
2.1 嵌入式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2.1.1 嵌入式的提出 | 第19页 |
2.1.2 嵌入式居住的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2.2 新疆高校民汉合宿的由来 | 第21-23页 |
2.2.1 民汉合校 | 第21页 |
2.2.2 民汉合班 | 第21-22页 |
2.2.3 民汉合宿 | 第22页 |
2.2.4 民汉合宿与嵌入式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 新疆高校学生民汉合宿的重要性 | 第23-25页 |
2.3.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 第23-24页 |
2.3.2 促进校园稳定的需要 | 第24页 |
2.3.3 促进民族团结,对嵌入式居住起示范作用 | 第24-25页 |
3.新疆高校学生民汉合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45页 |
3.1 新疆高校民汉合宿的基本情况及调查数据分析 | 第25-37页 |
3.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1.2 民汉合宿的基本情况 | 第27-37页 |
3.2 新疆高校学生民汉合宿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3.2.1 民汉大学生沟通交流不足 | 第38页 |
3.2.2 忽视彼此的风俗文化的差异 | 第38-39页 |
3.2.3 生活习惯的差异不易调和 | 第39页 |
3.2.4 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不强 | 第39-40页 |
3.2.5 不同价值观的矛盾 | 第40页 |
3.3 新疆高校学生民汉合宿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5页 |
3.3.1 语言的不同导致沟通障碍 | 第41页 |
3.3.2 不同风俗文化的认知不同 | 第41页 |
3.3.3 地缘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生活习惯差异 | 第41-42页 |
3.3.4 个人情感对民族团结缺乏有效认知 | 第42-44页 |
3.3.5 多元文化形成多元价值观 | 第44-45页 |
4 营造新疆高校学生民汉合宿融洽氛围的对策建议 | 第45-54页 |
4.1 加强语言学习和交流 | 第45-46页 |
4.1.1 加强语言的学习 | 第45页 |
4.1.2 进行语言的交流 | 第45-46页 |
4.2 掌握民族风俗文化多样性与融合性 | 第46-47页 |
4.2.1 掌握民族风俗文化的多样性与平等性 | 第46-47页 |
4.2.2 掌握民族风俗文化的共同性与融合性 | 第47页 |
4.3 加强生活习惯的管理与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 第47-49页 |
4.3.1 加强生活习惯的管理 | 第47-48页 |
4.3.2 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 第48-49页 |
4.4 加大大学生对民族关系的认知 | 第49-51页 |
4.4.1 学校方面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 第49-50页 |
4.4.2 家庭重视民汉大学生的交往 | 第50-51页 |
4.4.3 个人重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 | 第51页 |
4.5 实现多元文化并存和价值观的塑造 | 第51-54页 |
4.5.1 实现多元文化并存 | 第51-52页 |
4.5.2 价值观的塑造 | 第52-54页 |
5 民汉合宿对嵌入式理论带来的启示 | 第54-58页 |
5.1 民汉合宿为嵌入式居住的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 第54-55页 |
5.2 嵌入式应该是全方位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 第55-56页 |
5.3 嵌入理论为国家——中华民族一体化构建提供新视角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