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第12-17页 |
| 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2 病例选择 | 第12-13页 |
| 2.1 SIRS的诊断标准 | 第12页 |
| 2.2 病例的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第12页 |
| 2.3 病例的纳入标准 | 第12页 |
| 2.4 病例的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 2.5 病例的终止、剔除 | 第13页 |
| 3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3.1 分组方法 | 第13页 |
| 3.2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4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 4.1 观察指标测取方案 | 第14页 |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14页 |
| 4.3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 | 第14-15页 |
| 4.4 SIRS评分 | 第15页 |
| 4.5 实验室指标 | 第15页 |
| 5 安全性评价 | 第15-16页 |
| 6 统计学检验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结果及分析 | 第17-23页 |
|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 第17页 |
| 2 两组患者SIRS发生率、SIRS持续时间比较 | 第17页 |
| 3 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中医疗效比较 | 第17-18页 |
| 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学积分比较 | 第18页 |
| 5 两组患者SIRS积分比较 | 第18-19页 |
| 6 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比较 | 第19-20页 |
| 7 两组患者TNF-a比较 | 第20页 |
| 8 两组患者IL-6比较 | 第20-21页 |
| 9 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比较 | 第21-22页 |
| 10 两组患者D-二聚体(D-Dimer)比较 | 第22页 |
| 11 安全性评价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23-32页 |
| 1 创伤后SIRS发病机制 | 第23页 |
| 2 解毒饮治疗SIRS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 3 有关“毒”的中西医阐述 | 第24-26页 |
| 4 “毒”与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关系 | 第26页 |
| 5 解毒饮的方解及相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第26-27页 |
| 5.1 解毒饮的方解 | 第26-27页 |
| 5.2 相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第27页 |
| 6 研究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 6.1 解毒饮对SIRS发生率、SIRS持续时间、中医疗效的影响探讨 | 第27-28页 |
| 6.2 解毒饮对中医症候积分、SIRS积分、APACHEⅡ积分的影响探讨 | 第28页 |
| 6.3 解毒饮对白细胞计数(WBC)、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影响探讨 | 第28-29页 |
| 6.4 解毒饮对炎症介质TNF-α、IL-6的影响探讨 | 第29-30页 |
| 6.5 解毒饮对D-二聚体的影响探讨 | 第30页 |
| 6.6 不足与展望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附录 | 第35-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文献综述 | 第39-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作者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