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

基于电子束脉冲串的太赫兹尾场辐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THz辐射简介第9-10页
    1.2 THz辐射源第10-12页
    1.3 基于加速器的THz辐射源第12-18页
        1.3.1 相干THz辐射第13-15页
        1.3.2 加速器THz辐射源的发展第15-16页
        1.3.3 THz辐射源对加速器技术的推动与需求第16-18页
    1.4 基于电子束脉冲串的THz尾场辐射源第18-19页
        1.4.1 THz尾场辐射源第18页
        1.4.2 电子束脉冲串作为辐射驱动束流第18-19页
    1.5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9-22页
        1.5.1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1.5.2 论文工作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束流在结构中激励的尾场第22-40页
    2.1 尾场的基本概念第22-29页
        2.1.1 尾场与格林函数第22-24页
        2.1.2 尾场损失因子第24-28页
        2.1.3 尾场势函数第28-29页
    2.2 束流在行波结构中激励的尾场第29-36页
        2.2.1 行波结构中的纵向尾场格林函数第29-32页
        2.2.2 束流激励的尾场辐射功率第32-33页
        2.2.3 驱动束流的形状因子第33-35页
        2.2.4 尾场势的线性叠加第35-36页
    2.3 束流与尾场的相互作用第36-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高峰值流强电子束脉冲串调制的模拟计算第40-56页
    3.1 速度压缩获得高峰值流强单脉冲电子束的模拟第40-49页
        3.1.1 经典速度压缩理论第42-44页
        3.1.2 漂移段对速度压缩的影响第44-47页
        3.1.3 欠压缩模式与漂移段相结合的速度压缩第47-49页
    3.2 速度压缩对电子束脉冲串的调制模拟第49-55页
        3.2.1 电子束脉冲串的产生技术简介第49-51页
        3.2.2 空间电荷力主导下速度压缩对脉冲串的调制第51-52页
        3.2.3 深度过压缩模式下的速度压缩第52-54页
        3.2.4 多脉冲速度压缩的参数选取第54-55页
    3.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多模介质管尾场结构中脉冲串辐射的实验研究第56-75页
    4.1 多模介质管尾场结构第56-59页
        4.1.1 结构设计第56-58页
        4.1.2 结构中电子束脉冲串的尾场辐射特性第58-59页
    4.2 多模介质管尾场辐射实验平台第59-68页
        4.2.1 ATF束线布局与参数第60-61页
        4.2.2 小尺寸结构的准直与束流聚焦优化第61-65页
        4.2.3 THz干涉仪的频谱测量原理第65-68页
    4.3 多模介质管尾场辐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73页
        4.3.1 电子束脉冲串的CTR信号第68-70页
        4.3.2 电子束脉冲串对尾场辐射频率的选择第70-72页
        4.3.3 实验的进一步改进与初步测试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高阻抗尾场结构中脉冲串辐射的实验研究第75-106页
    5.1 W波段高阻抗尾场结构第75-80页
        5.1.1 结构设计第75-77页
        5.1.2 结构冷测第77-78页
        5.1.3 结构中辐射的模拟计算第78-80页
    5.2 W波段尾场结构辐射实验平台第80-89页
        5.2.1 AWA激光系统与直线加速段束线第80-82页
        5.2.2 W波段结构在束线中的设置第82-84页
        5.2.3 THz能量计的标定第84-89页
    5.3 W波段高功率辐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9-99页
        5.3.1 尾场辐射频谱第89页
        5.3.2 单束团功率随电荷量的变化第89-92页
        5.3.3 THz尾场相位的精确测量与控制第92-97页
        5.3.4 多脉冲下的MW级高功率辐射第97-99页
    5.4 束流在W波段尾场结构中的横向不稳定性第99-105页
        5.4.1 横向不稳定性的模拟计算第99-102页
        5.4.2 横向不稳定性的实验测量第102-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附录A P2P程序源代码第121-12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银行某理财产品障碍期权定价研究
下一篇:供需角度下农户风险偏好对信贷配给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沭阳县问卷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