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四、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 1、何为“当代的” | 第13-16页 |
| 2、何为“中国的”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虚实”思想概述 | 第18-26页 |
| 1.1 “虚实”思想的源流 | 第18-21页 |
| 1.1.1 老庄的“虚实”理论 | 第18-19页 |
| 1.1.2 王弼的“意”、“象”说及其发展 | 第19-20页 |
| 1.1.3 “境”——“象外”理论 | 第20页 |
| 1.1.4 “情”“景”理论 | 第20-21页 |
| 1.2 “虚实”思想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表现及其对“虚实”概念界定的启迪 | 第21-23页 |
| 1.2.1 “虚实”思想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表现 | 第21-22页 |
| 1.2.2 “虚实”思想在古典园林、戏曲舞台中的表现 | 第22-23页 |
| 1.3 “虚”“实”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虚实”思想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第26-33页 |
| 2.1 平面构图中的虚与实 | 第26-29页 |
| 2.2 平面色彩中的虚与实 | 第29-31页 |
| 2.3 图形意象中的虚与实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虚实”思想在当代建筑艺术中的应用 | 第33-41页 |
| 3.1 建筑空间中的虚与实 | 第33-36页 |
| 3.1.1 “实空间”与“虚空间” | 第33-35页 |
| 3.1.2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第35-36页 |
| 3.2 建筑造型中的虚与实 | 第36-41页 |
| 第四章 “虚实”思想在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应用 | 第41-48页 |
| 4.1 雕塑空间中的虚与实 | 第41-44页 |
| 4.2 雕塑材料中的虚与实 | 第44-45页 |
| 4.3 雕塑造型中的虚与实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对中国当代艺术中“虚实”应用的思考 | 第48-56页 |
| 5.1 中国当代艺术中“虚实”表现的一般规律 | 第48-51页 |
| 5.1.1 形式中的“虚实” | 第48-49页 |
| 5.1.2 内容中的“虚实” | 第49页 |
| 5.1.3 内涵中的“虚实” | 第49-51页 |
| 5.2 “虚实”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价值分析 | 第51-56页 |
| 5.2.1 艺术形象的象征性 | 第51-52页 |
| 5.2.2 艺术创作的个性 | 第52页 |
| 5.2.3 作品主题的含蓄性 | 第52-54页 |
| 5.2.4 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 第54-56页 |
| 总结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