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土壤组分及其对土壤碳氮截获研究进展 | 第8页 |
1.2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与土壤官能团组成研究 | 第8-9页 |
1.3 XRD技术与土壤矿物特征分析 | 第9页 |
1.4 土地利用方式及不同林分类型特征 | 第9-10页 |
1.5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2 研究地点概况、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12-19页 |
2.1 研究地点概况及土壤样品采集 | 第12-15页 |
2.2 土壤组分分级方法 | 第15-16页 |
2.3 有机碳、氮的测定 | 第16页 |
2.4 红外官能团组成测定 | 第16-17页 |
2.5 X射线衍射矿物组成及结晶状态指标测定 | 第17-18页 |
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18-19页 |
3 东北地区不同土壤组分特征差异及相关性 | 第19-35页 |
3.1 土壤组分间有机碳、氮、C/N的差异 | 第19-20页 |
3.2 土壤组分间红外官能团的差异 | 第20页 |
3.3 土壤组分间不同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差异 | 第20-24页 |
3.3.1 各组分及原土间蒙脱石X射线衍射特征差异 | 第21页 |
3.3.2 各组分及原土间石英X射线衍射特征差异 | 第21-22页 |
3.3.3 各组分及原土间斜长石X射线衍射特征差异 | 第22-23页 |
3.3.4 各组分及原土间伊利石X射线衍射特征差异 | 第23-24页 |
3.4 有机碳、氮及C/N与红外官能团的相关性及组分间差异 | 第24-26页 |
3.5 有机碳、氮及C/N与各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的相关性及组分间差异 | 第26-31页 |
3.6 讨论 | 第31-34页 |
3.6.1 土壤团聚体对碳氮储存的重要性:越大的团聚体具有更重要的功能 | 第31页 |
3.6.2 土壤碳氮与红外官能团种类关系及其受土壤团聚过程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3 土壤组分间X射线衍射特征差异及其与土壤碳氮关系 | 第32-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林地与农田土壤组分间特征差异 | 第35-47页 |
4.1 质量、有机碳、氮、C/N的差异 | 第35-37页 |
4.2 红外官能团的差异 | 第37-39页 |
4.3 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的差异 | 第39-41页 |
4.4 有机碳、氮、C/N与红外官能团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4.5 有机碳、氮、C/N与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的相关性 | 第42-45页 |
4.6 讨论 | 第45-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阔叶林与针叶林土壤组分间特征差异 | 第47-60页 |
5.1 质量、有机碳、氮、C/N的差异 | 第47-50页 |
5.2 红外官能团的差异 | 第50-52页 |
5.3 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的差异 | 第52-54页 |
5.4 有机碳、氮、C/N与红外官能团相关性 | 第54-55页 |
5.5 有机碳、氮、C/N与矿物X射线衍射特征相关性 | 第55-58页 |
5.6 讨论 | 第58-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