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人脸标记点对齐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人脸标记点对齐概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OpenCV和树莓派系统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主动表观模型 | 第15-26页 |
2.1 基于主动视觉的人脸定位 | 第15页 |
2.2 点分布模型 | 第15-19页 |
2.2.1 训练样本对齐 | 第16-17页 |
2.2.2 形状变换建模 | 第17-19页 |
2.3 主动形状模型 | 第19-22页 |
2.3.1 计算新位置 | 第19-21页 |
2.3.2 计算形状和姿态参数 | 第21-22页 |
2.4 主动表观模型 | 第22-25页 |
2.4.1 样本纹理数据采集和标准化 | 第22-24页 |
2.4.2 统计分析建模 | 第24页 |
2.4.3 主动表观模型与输入图像对齐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26-38页 |
3.1 Lucas-Kanade图像对齐算法 | 第26-27页 |
3.1.1 Lucas-Kanade图像对齐算法及其推导 | 第26-27页 |
3.2 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27-29页 |
3.2.1 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及其推导 | 第27-28页 |
3.2.2 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分析 | 第28-29页 |
3.3 同步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29-32页 |
3.3.1 同步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的目标 | 第30页 |
3.3.2 同步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及其推导 | 第30-31页 |
3.3.3 同步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分析 | 第31-32页 |
3.4 投影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32-35页 |
3.4.1 投影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的目标 | 第32页 |
3.4.2 投影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及其推导 | 第32-34页 |
3.4.3 投影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分析 | 第34-35页 |
3.5 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实验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快速同步反向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38-49页 |
4.1 问题的引入 | 第38-39页 |
4.2 主动表观模型快速匹配算法 | 第39-43页 |
4.2.1 快速反向同步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39-41页 |
4.2.2 快速前向同步合成图像对齐算法 | 第41-43页 |
4.3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43-47页 |
4.3.1 训练样本数目对匹配的误差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匹配迭代次数对匹配的误差分析 | 第44-46页 |
4.3.3 快速反向同步合成图像对齐算法与其余算法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9-61页 |
5.1 人脸标记点跟踪系统 | 第49-50页 |
5.2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0页 |
5.3 系统各模块说明 | 第50-55页 |
5.3.1 建立训练样本库模块 | 第50-52页 |
5.3.2 人脸检测模块 | 第52页 |
5.3.3 建立主动表观模型模块 | 第52-53页 |
5.3.4 快速反向同步合成图像对齐算法迭代对齐模块 | 第53-55页 |
5.4 系统功能演示 | 第55-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