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心智模型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离子键概念研究的价值 | 第11-13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2.1 心智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2.1.1 心智模型的提出 | 第13-14页 |
2.1.2 模型及模型的分类 | 第14-15页 |
2.1.3 心智模型与教学 | 第15-16页 |
2.2 离子键的相关研究 | 第16-23页 |
2.2.1 国内的研究 | 第16-19页 |
2.2.2 国外的研究 | 第19-22页 |
2.2.3 研究结构图 | 第22-23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3-5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2.1 文献研究法 | 第23页 |
3.2.2 文本分析方法 | 第23页 |
3.2.3 调查问卷法 | 第23页 |
3.2.4 个案访谈法 | 第23-24页 |
3.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页 |
3.3 离子键概念的教育教学分析 | 第24-26页 |
3.3.1 化学课程标准对离子键相关知识的要求 | 第24页 |
3.3.2 离子键在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编排 | 第24-25页 |
3.3.3 离子键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3.4 设计测量问卷 | 第26-29页 |
3.4.1 测量问卷的编制 | 第26-27页 |
3.4.2 问卷项目的选择 | 第27页 |
3.4.3 样本的选取 | 第27-28页 |
3.4.4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8-29页 |
3.5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29-57页 |
3.5.1 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维度答题情况分析 | 第29-43页 |
3.5.2 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3.5.3 不同题目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第45-53页 |
3.5.4 学生离子键概念心智模型的类型 | 第53-57页 |
4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第57-63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4.1.1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智模型存在缺陷性和差异性 | 第57-58页 |
4.1.2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智模型存在进阶性 | 第58页 |
4.1.3 学生偏爱简单的心智模型 | 第58-59页 |
4.1.4 教师与学生的心智模型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 第59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59-61页 |
4.2.1 离子键知识本身的特点 | 第59-60页 |
4.2.2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 第60页 |
4.2.3 课程内容的影响 | 第60页 |
4.2.4 教师教学模型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教学建议 | 第61-63页 |
4.3.1 强调宏微联系来解释心智模型本质和目的 | 第61页 |
4.3.2 为高级心智模型使用提供足够理由 | 第61页 |
4.3.3 审查课程内容的恰当性 | 第61-62页 |
4.3.4 确定并解决具体的相异构想 | 第62页 |
4.3.5 注意虚拟提示和充分运用综合教具 | 第62-63页 |
5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1 | 第67-70页 |
附录2 | 第70-74页 |
附录3 | 第74-84页 |
附录4 | 第8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