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6-33页 |
一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 中风病名 | 第16页 |
2. 中风的病因病机 | 第16-17页 |
3.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页 |
4. 中风证治规律的研究 | 第17-18页 |
5. 中风从脑论治的理论 | 第18页 |
二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概况 | 第18-28页 |
1. 流行病学 | 第18页 |
2. 危险因素 | 第18-21页 |
2.1 不可干预因素 | 第19页 |
2.2 可干预因素 | 第19-21页 |
2.3 吸烟、饮酒 | 第21页 |
2.4 其他 | 第21页 |
3. 发病机制 | 第21-22页 |
4. 脑缺血再灌注后BBB损伤及其分子机制 | 第22-28页 |
4.1 脑缺血再灌注后BBB的超微结构和通透性改变 | 第23-24页 |
4.2 脑缺血再灌注后BBB损伤的分子机制 | 第24-28页 |
三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 第28-33页 |
1. 针刺增加脑血流量 | 第29-30页 |
2. 针刺对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 第30页 |
3. 针灸对神经元损伤级联反应的影响 | 第30-33页 |
3.1 改善能量代谢障碍 | 第30页 |
3.2 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 第30-31页 |
3.3 减轻Ca~(2+)超载损伤 | 第31页 |
3.4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 第31页 |
3.5 抑制炎症反应 | 第31-32页 |
3.6 针刺抑制细胞凋亡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针刺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效应研究 | 第33-4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33-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3页 |
1.3 试剂和耗材 | 第3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3-34页 |
2.2 模型制备 | 第34页 |
2.3 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 | 第34页 |
2.4 针刺及药物干预方法 | 第34-35页 |
2.5 溶栓方法 | 第35页 |
2.6 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的测定方法 | 第35页 |
2.7 脑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 第35页 |
2.8 脑出血量的测定方法 | 第35页 |
2.9 BBB通透性的测定方法 | 第35页 |
2.10 统计学处理 | 第3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5-42页 |
3.1 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 | 第36-37页 |
3.2 各组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 第37-38页 |
3.3 各组大鼠脑含水量 | 第38-39页 |
3.4 各组大鼠脑出血量 | 第39-40页 |
3.5 各组大鼠伊文思蓝含量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针刺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机制研究 | 第42-6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42-6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2页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2-43页 |
1.3 试剂和耗材 | 第4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3-49页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3页 |
2.2 模型制备 | 第43页 |
2.3 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 | 第43-44页 |
2.4 针刺及药物干预方法 | 第44页 |
2.5 溶栓方法 | 第44页 |
2.6 大鼠脑组织总RNA和蛋白的提取 | 第44-45页 |
2.7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RNA的表达 | 第45页 |
2.8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45-48页 |
2.9 明胶酶谱法检测MMPs活性 | 第48-49页 |
2.10 统计学处理 | 第4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9-63页 |
3.1 各组大鼠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 | 第50-52页 |
3.2 各组大鼠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 | 第52-54页 |
3.3 各组大鼠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 | 第54-57页 |
3.4 各组大鼠MMP-2活性 | 第57-58页 |
3.5 各组大鼠MMP-9活性 | 第58-60页 |
3.6 各组大鼠ZO-1的蛋白表达 | 第60-61页 |
3.7 各组大鼠occludin的蛋白表达 | 第61-63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63-74页 |
1. 自体血栓栓塞性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 第63-65页 |
2 针刺方案的选择 | 第65-68页 |
3. 针刺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效应 | 第68-69页 |
3.1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 第68页 |
3.2 针刺对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的影响 | 第68页 |
3.3 针刺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效应 | 第68-69页 |
4. 针刺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网络延长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作用机制 | 第69-74页 |
4.1 针刺抑制炎症反应以减轻脑损伤 | 第69-71页 |
4.2 针刺抑制MMP-2和MMP-9活性改善脑功能 | 第71-72页 |
4.3 针刺稳定紧密连接以保护BBB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