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滑动速率与强震危险性
| 摘要 | 第3-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3-17页 |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 | 第15-17页 |
| 2 区域地震地质环境 | 第17-26页 |
| 2.1 活动构造背景 | 第17-20页 |
| 2.2 鲜水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 第20-22页 |
| 2.3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 第22-26页 |
| 3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的古地震研究 | 第26-48页 |
| 3.1 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技术与方法 | 第26-29页 |
| 3.2 乾宁段龙灯地点古地震研究 | 第29-47页 |
| 3.2.1 探槽布设 | 第30-31页 |
| 3.2.2 探槽揭露的地层序列 | 第31-39页 |
| 3.2.3 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 | 第39-41页 |
| 3.2.4 古地震事件年代限定 | 第41-46页 |
| 3.2.5 同震位错量 | 第46-47页 |
| 3.3 小结 | 第47-48页 |
| 4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晚第四纪活动速率估算 | 第48-62页 |
| 4.1 走滑断裂活动速率估算方法与发展趋势 | 第48-51页 |
| 4.2 龙灯一带断错地貌定量分析 | 第51-59页 |
| 4.3 晚第四纪活动速率估算 | 第59-61页 |
| 4.4 小结 | 第61-62页 |
| 5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未来强震危险性分析 | 第62-68页 |
| 5.1 乾宁段强震复发行为讨论 | 第62-65页 |
| 5.2 乾宁段未来强震危险性分析 | 第65-67页 |
| 5.3 小结 | 第67-68页 |
| 6 结语 | 第68-70页 |
| 6.1 主要认识与结论 | 第68页 |
| 6.2 主要进展 | 第68-69页 |
| 6.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方向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
| 发表文章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