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钱穆《国学概论》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0-13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页
    (二) 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页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2-13页
一、《国学概论》的编写背景第13-20页
    (一) 作者钱穆其人其学第13-15页
        1. 故乡、家世、童年第13页
        2. 私塾及学校求学阶段第13-14页
        3. 教学及自学阶段第14-15页
    (二) 清末民初的“国学思潮”及国学教育热潮第15-17页
        1. 清末民初的“国学思潮”第15-16页
        2. 清末民初的国学教育热潮第16-17页
    (三) 《国学概论》成书的主客观原因第17-20页
二、《国学概论》的编写思路与体例第20-24页
    (一) 编写思路第20-21页
        1. 适应“学校教科讲义之需”第20页
        2. 编写宗旨:“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第20-21页
    (二) 编写体例第21-24页
        1. 叙述模式第21-22页
        2. 编撰方法第22页
        3. 文字处理与排版第22-24页
三、钱穆《国学概论》与同类著作的比较第24-37页
    (一) 与章太炎《国学概论》的比较第24-32页
        1. 作者对“国学”和“国学”教育的态度比较第24-29页
        2. 体例与内容比较第29-30页
        3. 影响比较第30-32页
    (二) 与马瀛《国学概论》的比较第32-37页
        1. 作者对“国学”和“国学”教育的态度比较第32-34页
        2. 体例与内容比较第34-35页
        3. 影响比较第35-37页
四、《国学概论》的内容探究第37-47页
    (一) 书中部分学术观点之详议第37-41页
        1. 关于“今文”、“古文”第37-40页
        2. 关于董仲舒的思想来源第40-41页
    (二) 书中部分内容与作者其他著作的联系第41-47页
        1. 与《文字学大义》、《孔子与论语》、《孟子要略》及《先秦诸子系年》等著作的联系第41-43页
        2. 与《宋明理学概述》、《朱子新学案》及《宋代理学三书随札》的联系第43-44页
        3. 与《近三百年学术史》、《清儒学案》的联系第44-47页
五、《国学概论》的评价第47-53页
    (一) 《国学概论》的特色第47-50页
        1. 学术性与教学性皆备第47-48页
        2. 体大思精,总揽通观第48-49页
        3. 论及“当代”第49-50页
    (二) 《国学概论》的局限第50-53页
        1. 部分观点值得商榷第50-51页
        2. 某些观念需要慎取第51-53页
六、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空间环境信息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