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赵梓森院士自大情绪特质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前言第9-12页
    1.1 结识心理传记的缘起第9页
    1.2 本研究的优势第9-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1页
    2.1 心理传记学的概念第12页
    2.2 研究资料的筛选第12-14页
        2.2.1 凸显性指标第12页
        2.2.2 原型情景第12-13页
        2.2.3 成长性关键因素第13页
        2.2.4 人生—故事认同模型第13-14页
    2.3 研究资料的分析第14-16页
        2.3.1 主题第14-15页
        2.3.2 叙事复杂性第15页
        2.3.3 预设观念第15页
        2.3.4 自我意象第15-16页
        2.3.5 核心事件第16页
        2.3.6 生成剧本第16页
    2.4 理论解释的确定第16-17页
        2.4.1 一般性策略第16-17页
        2.4.2 因果—连贯整体式解释第17页
    2.5 心理传记学的研究取向第17-18页
        2.5.1 质化取向第17-18页
        2.5.2 质量结合取向第18页
    2.6 研究构想第18-21页
        2.6.1 前人理论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2.6.2 本研究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第19-21页
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1 访谈法第21页
    3.2 档案法第21-22页
4 赵梓森人生故事第22-37页
    4.1 赵梓森人生故事的编写过程第22-26页
        4.1.1 罗列事件条目第22-23页
        4.1.2 筛选事件内容第23-26页
        4.1.3 组织人生故事第26页
    4.2 赵梓森人生故事的内容第26-37页
        4.2.1 早期经历第26-30页
        4.2.2 教学与科研第30-33页
        4.2.3 光纤事业第33-37页
5 研究一 赵梓森骄傲情绪的分析第37-46页
    5.1 叙事主题第37-38页
    5.2 核心事件第38-41页
    5.3 问题提出第41-42页
        5.3.1 问题引入第41页
        5.3.2 概念选择第41-42页
    5.4 赵梓森骄傲情绪的类型分析第42-46页
        5.4.1 骄傲的过程归因理论第42-43页
        5.4.2 赵梓森骄傲情绪的归因分析第43-46页
6 研究二:赵梓森自大情绪特质的功能分析第46-50页
    6.1 预设观念第46-47页
    6.2 自我意象第47-48页
    6.3 赵梓森自大情绪特质与自我意象间的关系第48-50页
7 讨论第50-53页
    7.1 赵梓森的自大对其成就的影响第50-51页
    7.2 本研究的创新第51页
    7.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51-53页
8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中介效应研究
下一篇:社会阶层对秩序需求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