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法 | 第13页 |
1.3.2 访谈法 | 第13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4.1 弟子规 | 第13-14页 |
1.4.2 德育 | 第14页 |
1.4.3 高职院校 | 第14-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职德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6-23页 |
2.1 高职德育现状 | 第16-17页 |
2.2 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2.2.1 应试教育违背了学习的率性之道 | 第17-18页 |
2.2.2 重技轻德违背了“士器识而后文艺”的教育观 | 第18-19页 |
2.2.3 自我中心主义违背了“读书志在圣贤”的人生价值观 | 第19页 |
2.3 高职德育问题的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2.4 高职德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弟子规》在高职德育中的价值体现 | 第23-29页 |
3.1 《弟子规》追根溯源 | 第23-24页 |
3.2 本土性 | 第24-26页 |
3.3 传统性 | 第26-27页 |
3.4 针对性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弟子规》在高职德育中的价值指向 | 第29-42页 |
4.1“入则孝”在高职德育中体现“孝道” | 第29-31页 |
4.2“出则悌”在高职德育中体现“长幼之道” | 第31-33页 |
4.3“谨”在高职德育中体现“正己之道” | 第33-35页 |
4.4“信”在高职德育中体现“守诚之道” | 第35-37页 |
4.5“泛爱众”在高职德育中体现“合众之道” | 第37-38页 |
4.6“亲仁”在高职德育中体现“尊贤之道” | 第38-39页 |
4.7“学文”在高职德育中体现“笃学止定之道” | 第39-42页 |
第五章 高职《弟子规》德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 第42-54页 |
5.1 条件 | 第42-47页 |
5.1.1 制度 | 第42-44页 |
5.1.2 师资 | 第44页 |
5.1.3 课程 | 第44-45页 |
5.1.4 教材 | 第45-46页 |
5.1.5 校园文化 | 第46-47页 |
5.2 实施 | 第47-51页 |
5.2.1 课程讲授 | 第47-48页 |
5.2.2 视频教学 | 第48-49页 |
5.2.3 实践教学 | 第49-51页 |
5.3 考评 | 第51-54页 |
5.3.1 道德知识考评 | 第52页 |
5.3.2 道德能力考评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