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综述一 经络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 医学影像研究 | 第14-17页 |
1.1 γ闪烁照相技术 | 第14-15页 |
1.2 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 第15页 |
1.3 放射自显影技术 | 第15-16页 |
1.4 红外热成像技术 | 第16-17页 |
1.5 其他医学影像技术 | 第17页 |
2. 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 | 第17-18页 |
3. 解剖和形态学研究 | 第18-19页 |
4. 评述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综述二 国内外对间质组织及与经络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1. 国内外对间质组织的研究 | 第24-26页 |
1.1 间质组织的成分和结构 | 第24-25页 |
1.2 间质组织的生物化学特性 | 第25页 |
1.3 间质组织的生物流变学特性 | 第25-26页 |
2. 间质组织与经络的关系研究 | 第26-28页 |
3. 评述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2-61页 |
1. 前言 | 第32-33页 |
2. 技术路线图 | 第33-34页 |
3. 实验设备 | 第34页 |
4.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34-35页 |
4.1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4.2 阿尔新蓝染液的配制 | 第34页 |
4.3 鱼用麻醉剂(三卡因溶液)的配制 | 第34-35页 |
5. 彩裙鱼和玻璃燕鱼的麻醉 | 第35页 |
6. 实验一 彩裙鱼体内注射阿尔新蓝染液的侧面和横切面观察 | 第35-49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6.2.1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36-46页 |
6.3.1 阿尔新蓝染液在彩裙鱼体内迁移的侧面观察 | 第36-38页 |
6.3.2 阿尔新蓝染液在彩裙鱼体内迁移的横切面观察 | 第38-46页 |
6.4 讨论 | 第46-49页 |
6.4.1 透明鱼的使用 | 第46-47页 |
6.4.2 阿尔新蓝染料的使用 | 第47页 |
6.4.3 示踪方法 | 第47页 |
6.4.4 线状结构与经脉的相似性 | 第47-49页 |
7. 实验二 彩裙鱼体内注射阿尔新蓝染液的动态迁移观察 | 第49-54页 |
7.1 实验目的 | 第49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7.2.1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7.2.2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7.2.3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49-50页 |
7.3 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7.3.1 背部上方线状迁移的动态总结 | 第51页 |
7.3.2 侧面正中线状迁移的动态总结 | 第51-52页 |
7.4 讨论 | 第52-54页 |
8. 实验三 玻璃燕鱼体内不同流阻点注射阿尔新蓝染液的迁移研究 | 第54-57页 |
8.1 实验目的 | 第54页 |
8.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8.2.1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8.2.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8.3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8.4 讨论 | 第56-57页 |
8.4.1 玻璃燕鱼和立体定位装置的使用 | 第56页 |
8.4.2 低流阻通道的流体约束性 | 第56-57页 |
8.4.3 低流阻点注射染液的分布特点 | 第57页 |
9. 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