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根河市火烧迹地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动态变化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火烧迹地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2-19页
        1.3.1 基于遥感方向的火烧迹地研究第12-14页
        1.3.2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第14页
        1.3.3 森林生物量的反演方法研究第14-16页
        1.3.4 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的数据源第16-17页
        1.3.5 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的研究第17-19页
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9-2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页
    2.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3.1 火烧迹地提取方法第20-21页
        2.3.2 建模因子的提取方法第21-22页
        2.3.3 多元回归分析法第22页
    2.4 论文技术路线第22-24页
3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4-32页
    3.1 实测数据调查与处理第24页
    3.2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第24-32页
        3.2.1 遥感数据第24-25页
        3.2.2 影像预处理第25-27页
        3.2.3 DEM数据处理第27-29页
        3.2.4 植被指数类型与火烧迹地识别指数类型第29-32页
4 基于遥感数据根河市火烧迹地提取及生物量模型建立第32-46页
    4.1 基于遥感知识的火烧迹地决策树提取及分析第32-39页
        4.1.1 基于遥感知识的火烧迹地决策树提取第32-35页
        4.1.2 火烧迹地的分布及变化第35-37页
        4.1.3 基于遥感数据火烧强度分析第37-39页
    4.2 根河市火烧迹地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与精度验证第39-46页
        4.2.1 建模因子的选取第39-40页
        4.2.2 火烧迹地生物量多元回归模型建立第40-41页
        4.2.3 火烧迹地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检验第41-45页
        4.2.4 生物量遥感模型精度验证第45-46页
5 根河市火烧迹地草本和灌木生物量动态变化第46-60页
    5.1 根河市火烧迹地森林生物量年际变化第47-52页
    5.2 根河市火烧迹地森林生物量空间变化第52-57页
        5.2.1 不同海拔高度下森林生物量变化第52-54页
        5.2.2 不同坡度下森林生物量变化第54-55页
        5.2.3 不同坡向下森林生物量变化第55-57页
    5.3 不同火烧强度的森林生物量的变化第57-60页
6 结论与讨论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讨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29-1933年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量化研究
下一篇:新桂系统治初期广西教育经费研究(1926-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