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锑的性质、危害及污染现状 | 第16-18页 |
1.2.1 金属锑的性质及危害 | 第16-17页 |
1.2.2 锑的应用及污染问题 | 第17-18页 |
1.3 混凝理论及混凝形态学 | 第18-26页 |
1.3.1 混凝及胶体的稳定性 | 第18-21页 |
1.3.2 混凝机理 | 第21-22页 |
1.3.3 混凝效果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3.4 絮凝形态学 | 第23-25页 |
1.3.5 高分子絮凝剂及其特点 | 第25-26页 |
1.4 计算机模拟理论 | 第26-29页 |
1.4.1 介观尺度模拟简介 | 第26-27页 |
1.4.2 粗粒化模型 | 第27页 |
1.4.3 分子力场 | 第27-29页 |
1.4.4 Materials Studio软件简介 | 第29页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9-30页 |
1.5.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页 |
1.5.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41页 |
2.1 混凝烧杯试验 | 第32-34页 |
2.1.1 化学药剂 | 第32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32-33页 |
2.1.3 试验水样及药剂的配制 | 第33-34页 |
2.1.4 试验步骤 | 第34页 |
2.2 介观尺度模拟 | 第34-38页 |
2.2.1 模拟机理 | 第34页 |
2.2.2 模拟策略 | 第34-38页 |
2.3 结果表征 | 第38-41页 |
2.3.1 絮体形态特征的提取 | 第38-39页 |
2.3.2 介观尺度模拟结果的处理 | 第39-41页 |
第3章 胶体颗粒与高分子链絮凝过程的介观尺度研究 | 第41-58页 |
3.1 不同体系温度下的虚拟絮体形态及颗粒去除效果 | 第41-46页 |
3.1.1 终态絮体形态及过程能量变化分析 | 第41-44页 |
3.1.2 终态势能、絮体形态特征及颗粒去除效果 | 第44-46页 |
3.2 不同初始p H值下的虚拟絮体形态及颗粒去除效果 | 第46-50页 |
3.2.1 终态絮体形态及过程能量变化分析 | 第46-48页 |
3.2.2 终态势能、絮体形态特征及颗粒去除效果 | 第48-50页 |
3.3 不同离子度下的虚拟絮体形态 | 第50-54页 |
3.3.1 终态絮体形态及过程能量变化分析 | 第50-52页 |
3.3.2 终态势能、絮体形态特征及颗粒去除效果 | 第52-54页 |
3.4 不同带电类型下的虚拟絮体形态 | 第54-57页 |
3.4.1 终态絮体形态及过程能量变化分析 | 第54-55页 |
3.4.2 终态势能、絮体形态特征及颗粒去除效果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PAM絮体形态及其对混凝除锑效果影响研究 | 第58-74页 |
4.1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试验条件优选 | 第58-63页 |
4.1.1 投加量优选 | 第58-61页 |
4.1.2 水力条件优选 | 第61-63页 |
4.2 原水条件对实际絮体形态及混凝除锑效果影响 | 第63-68页 |
4.2.1 温度对絮体平均粒径、分形维数及混凝除锑效果影响 | 第63-65页 |
4.2.2 p H值对絮体平均粒径、分形维数及混凝除锑效果影响 | 第65-68页 |
4.3 高分子链特性对实际絮体形态及混凝除锑效果影响 | 第68-72页 |
4.3.1 离子度对絮体平均粒径、分形维数及混凝除锑效果影响 | 第68-71页 |
4.3.2 带电类型对絮体平均粒径、分形维数及混凝除锑效果影响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不同高分子絮凝剂强化混凝除锑作用机制探讨 | 第74-89页 |
5.1 实际絮体与虚拟絮体形态对比及混凝除锑效果分析 | 第74-76页 |
5.1.1 温度对絮体形态及混凝除锑效果的影响 | 第74页 |
5.1.2 p H值对絮体形态及混凝除锑效果的影响 | 第74-75页 |
5.1.3 离子度对絮体形态及混凝除锑效果的影响 | 第75页 |
5.1.4 高分子链带电类型对絮体形态及混凝除锑效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5.2 PFS混凝过程中絮体形态特征对除锑效果影响研究 | 第76-83页 |
5.2.1 不同p H值下的絮体形态特征及混凝除锑效果 | 第76-79页 |
5.2.2 不同温度时的絮体形态特征及混凝除锑效果 | 第79-81页 |
5.2.3 不同搅拌强度时的絮体形态特征及混凝除锑效果 | 第81-83页 |
5.3 PFS强化混凝除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探讨 | 第83-88页 |
5.3.1 p H值和PFS投加量对除锑效果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 第83-85页 |
5.3.2 共存阴离子对除锑效果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 第85-86页 |
5.3.3 腐植酸对除锑效果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 第86-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