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某等人抢劫案评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案情概况 | 第8-10页 |
2.1 案情基本介绍 | 第8-9页 |
2.2 诉讼经过及判决结果 | 第9-10页 |
第3章 赵某某等人抢劫案的争议焦点 | 第10-16页 |
3.1 赵某某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 | 第10-12页 |
3.1.1 控方的“肯定”观点及理由 | 第10-11页 |
3.1.2 辩方“否定”观点及理由 | 第11-12页 |
3.2 赵某某先骗后抢的行为构成何罪 | 第12-14页 |
3.2.1 不构成犯罪 | 第12页 |
3.2.2 构成诈骗罪 | 第12页 |
3.2.3 构成抢劫罪 | 第12-14页 |
3.3 钱某某、孙某某构成何罪 | 第14-16页 |
3.3.1 钱某某、孙某某构成抢劫罪 | 第14页 |
3.3.2 钱某某、孙某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 第14-16页 |
第4章 赵某某构成抢劫罪评析 | 第16-29页 |
4.1 赵某某等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16-21页 |
4.1.1 非法占有目的本质的理解 | 第17-19页 |
4.1.2 形成非法占有目的阶段 | 第19-20页 |
4.1.3 事后承诺归还与非法占有目的的关系 | 第20-21页 |
4.2“先骗后抢”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21-26页 |
4.2.1 抢劫罪与诈骗罪的共同点 | 第22页 |
4.2.2 抢劫罪与诈骗罪的不同点 | 第22-26页 |
4.3 赵某某劫取的外资验资款结汇手续的性质 | 第26-29页 |
第5章 钱某某、孙某某行为的定性 | 第29-36页 |
4.1 非法拘禁罪的主观目的 | 第29页 |
4.2 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 | 第29-30页 |
4.2.1 非法拘禁罪的拘禁、剥夺的行为方式 | 第29页 |
4.2.2 非法拘禁罪的其他行为方式 | 第29-30页 |
4.3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客体 | 第30-31页 |
4.3.1 侵害的法益 | 第30页 |
4.3.2 侵害的对象 | 第30-31页 |
4.3.3 侵害对象的分析 | 第31页 |
4.4 非法拘禁罪的时间 | 第31-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