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慈善及其伦理意蕴 | 第16-24页 |
2.1 慈善的界定 | 第16-21页 |
2.1.1 何谓慈善 | 第16-18页 |
2.1.2 现代慈善的特点 | 第18-21页 |
2.2 慈善的伦理本性 | 第21-24页 |
2.2.1 利他性 | 第22页 |
2.2.2 无偿性 | 第22-23页 |
2.2.3 人道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现状与成因 | 第24-37页 |
3.1 当代中国的慈善伦理现状 | 第24-27页 |
3.1.1 慈善理念方面 | 第24-25页 |
3.1.2 慈善行为方面 | 第25-26页 |
3.1.3 慈善制度方面 | 第26-27页 |
3.2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3.2.1 慈善组织公信力面临伦理拷问 | 第27-29页 |
3.2.2 慈善诚信不断流失 | 第29-31页 |
3.2.3 慈善伦理精神遭遇挑战 | 第31-33页 |
3.3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问题的成因 | 第33-37页 |
3.3.1 政治化倾向模糊慈善的伦理本性 | 第33-35页 |
3.3.2 “富人才行善”误导了慈善伦理发展的理念 | 第35页 |
3.3.3 人情伦理淹没了慈善伦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构建路径 | 第37-46页 |
4.1 慈善伦理构建遵循之特性 | 第37-39页 |
4.1.1 共生性与渗透性 | 第37-38页 |
4.1.2 层级性与多样性 | 第38-39页 |
4.2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构建原则 | 第39-41页 |
4.2.1 超功利原则 | 第39页 |
4.2.2 自愿原则 | 第39-40页 |
4.2.3 诚信原则 | 第40页 |
4.2.4 透明原则 | 第40-41页 |
4.3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实现路径 | 第41-46页 |
4.3.1 整合慈善伦理基本因素 | 第41-42页 |
4.3.2 共振慈善伦理各个层级 | 第42-43页 |
4.3.3 勘定政府与社会的伦理边界 | 第43-44页 |
4.3.4 促使人情伦理转向契约伦理 | 第44-45页 |
4.3.5 由财富膜拜转为“资本精神”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