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岸电上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岸电上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岸电上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5-25页 |
2.1 岸基电源系统 | 第15-19页 |
2.1.1 岸基电源的分类和组成 | 第15-18页 |
2.1.2 岸基电源设备的布局方式 | 第18-19页 |
2.2 电缆管理系统 | 第19-20页 |
2.2.1 电缆管理系统简介 | 第19页 |
2.2.2 电缆快速连接技术 | 第19-20页 |
2.2.3 电缆柔性连接技术 | 第20页 |
2.3 船舶受电系统 | 第20-22页 |
2.3.1 船舶受电系统简介 | 第20-21页 |
2.3.2 船舶受电操作流程 | 第21-22页 |
2.4 岸基电源与船舶发电机切换技术 | 第22-24页 |
2.4.1 岸基电源与船舶发电机不带电切换供电 | 第23页 |
2.4.2 岸基电源与船舶发电机带电切换供电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岸电上船自动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25-46页 |
3.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25-28页 |
3.2 硬件组态 | 第28-31页 |
3.2.1 硬件组态过程 | 第28-29页 |
3.2.2 PLC信号接口分配 | 第29-31页 |
3.3 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31-34页 |
3.3.1 硬件的准备与连接 | 第32页 |
3.3.2 添加并组态PLC | 第32-33页 |
3.3.3 组态网络连接 | 第33-34页 |
3.4 相序检测和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34-37页 |
3.4.1 相序指示器 | 第34页 |
3.4.2 相序指示器的工作原理 | 第34-36页 |
3.4.3 负序继电器 | 第36-37页 |
3.5 船舶发电机和岸基电源并联运行环节的硬件设计 | 第37-42页 |
3.5.1 并联运行环节的硬件设计原理和功能实现 | 第37-39页 |
3.5.2 信号检测硬件电路 | 第39-42页 |
3.6 负载转移与解列环节的硬件设计 | 第42-45页 |
3.6.1 负载转移环节的设计 | 第43-44页 |
3.6.2 解列环节的设计 | 第44-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岸电上船自动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 第46-65页 |
4.1 总体编程设计 | 第46-50页 |
4.1.1 TIA Portal软件简介 | 第46页 |
4.1.2 程序结构介绍 | 第46-47页 |
4.1.3 控制程序的总体流程 | 第47-50页 |
4.2 船舶发电机与岸基电源并联运行环节的软件设计 | 第50-56页 |
4.2.1 自动并联运行的主程序设计 | 第50-53页 |
4.2.2 恒定超前时间检测的软件设计 | 第53-54页 |
4.2.3 恒定超前时间计算及并联运行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4.3 自动转移负载与解列环节的软件设计 | 第56-59页 |
4.3.1 负载由船舶发电机转移到岸基电源的软件设计 | 第56-57页 |
4.3.2 负载由岸基电源转移到船舶发电机的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4.3.3 调速脉冲信号的产生 | 第58-59页 |
4.4 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59-64页 |
4.4.1 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59页 |
4.4.2 监控系统的通信 | 第59-61页 |
4.4.3 监控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岸电上船自动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单元的调试及实验结果 | 第65-78页 |
5.1 调试实验平台简介 | 第65页 |
5.2 系统综合调试 | 第65-73页 |
5.2.1 自动并联运行环节调试 | 第66-68页 |
5.2.2 负载转移环节调试 | 第68-70页 |
5.2.3 调速脉冲宽度的设定 | 第70-73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73-76页 |
5.4 有待完善的环节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