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农地流转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农地流转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农地 | 第18页 |
2.1.2 耕地 | 第18页 |
2.1.3 农地流转 | 第18页 |
2.1.4 土地制度 | 第18-19页 |
2.2 农地流转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土地经济理论 | 第19页 |
2.2.2 土地规模经营理论 | 第19-21页 |
2.2.3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1-22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2-28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6页 |
3.1.1 宁阳县地理位置 | 第22页 |
3.1.2 宁阳县自然地理条件 | 第22-24页 |
3.1.3 宁阳县社会经济情况 | 第24页 |
3.1.4 宁阳县农业发展情况 | 第24-26页 |
3.1.5 宁阳县农地流转概况 | 第26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6-28页 |
4 宁阳县农地流转现状 | 第28-42页 |
4.1 农地流转规模 | 第28-30页 |
4.1.1 宁阳县农地流转规模整体情况 | 第28-29页 |
4.1.2 宁阳县内部不同区域农地流转规模情况 | 第29-30页 |
4.2 农地流转受让方性质 | 第30-34页 |
4.2.1 宁阳县农地流转受让主体概况 | 第30-31页 |
4.2.2 农地流向分析 | 第31-34页 |
4.3 农地流转合同 | 第34-35页 |
4.3.1 宁阳县农地流转合同统计分析 | 第34页 |
4.3.2 不同主体合同签订率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4.4 农地流转后用途 | 第35-36页 |
4.5 农地流转形式 | 第36-39页 |
4.5.1 宁阳县农地流转形势概况 | 第36-37页 |
4.5.2 流转形式差异分析 | 第37-39页 |
4.6 农地流转价格 | 第39-42页 |
4.6.1 流转价格总体概况 | 第39页 |
4.6.2 农地流转价格统计分析 | 第39-42页 |
5 宁阳县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5.1 农地流转率低 | 第42-43页 |
5.2 农地流转规模效益低 | 第43页 |
5.3 农地流转合同保护不足 | 第43-44页 |
5.4 农地流转形式单一 | 第44-45页 |
5.5 农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 | 第45-46页 |
6 宁阳县农地流转的对策研究 | 第46-52页 |
6.1 流转原则 | 第46-47页 |
6.1.1 维护农民权益原则 | 第46页 |
6.1.2 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原则 | 第46页 |
6.1.3 坚持合法、自愿、有偿原则 | 第46-47页 |
6.1.4 坚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 第47页 |
6.2 宁阳县农地流转的对策 | 第47-52页 |
6.2.1 提高农地流转率 | 第47-49页 |
6.2.2 引入多元主体,控制风险 | 第49-50页 |
6.2.3 加强农地流转法律保护 | 第50页 |
6.2.4 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形式 | 第50-51页 |
6.2.5 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 | 第51-5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页 |
7.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52页 |
7.3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