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0.2 个案选择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0.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国内演说类电视节目概述 | 第15-21页 |
1.1 演说节目概述 | 第15-17页 |
1.1.1 演说活动的历史与起源 | 第15-16页 |
1.1.2 演说类节目定义与特征 | 第16-17页 |
1.2 我国演说类节目发展概述 | 第17-19页 |
1.3 当前演说类电视节目发展的荧屏环境 | 第19-21页 |
2 国内演说类电视节目出现及兴起的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2.1 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市场需求 | 第21-22页 |
2.2 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转变 | 第22-23页 |
2.3 社会对口语演讲能力的重视 | 第23页 |
2.4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介的成功合作 | 第23-24页 |
2.5 演说类电视节目的价值与功能 | 第24-26页 |
3 当前国内演说类电视节目特征分析——以《开讲啦》和《超级演说家》为例 | 第26-39页 |
3.1 节目样本简介 | 第26-27页 |
3.1.1 《开讲啦》简介 | 第26-27页 |
3.1.2 《超级演说家》简介 | 第27页 |
3.2 国内演说类电视节目的内容特征 | 第27-33页 |
3.2.1 演讲主题的“小叙事” | 第28-30页 |
3.2.2 娱乐明星的参与加盟 | 第30-31页 |
3.2.3 节目内容的趣味性表现 | 第31-32页 |
3.2.4 讲述者的个人体验 | 第32-33页 |
3.3 国内演说类电视节目的形式特征 | 第33-39页 |
3.3.1 融合真人秀的节目形态 | 第34-35页 |
3.3.2 设置双向互动的节目环节 | 第35-37页 |
3.3.3 舞台效果凸显演讲的视觉性 | 第37-39页 |
4 当前国内电视演说类节目的差异性分析——以《开讲啦》和《超级演说家》为例 | 第39-45页 |
4.1 节目类别差异 | 第39-40页 |
4.2 节目定位差异 | 第40页 |
4.3 节目演说主题差异 | 第40-41页 |
4.4 节目演说嘉宾身份差异 | 第41-42页 |
4.5 节目形态构成差异 | 第42-45页 |
4.5.1 节目核心要素不同 | 第42-43页 |
4.5.2 节目结构设计不同 | 第43页 |
4.5.3 节目形象系统不同 | 第43-45页 |
5 国内演说类电视节目的问题及前景 | 第45-51页 |
5.1 当前演说类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5.1.1 演说中表演痕迹过重 | 第45-46页 |
5.1.2 明星话题盖过节目主题 | 第46-47页 |
5.1.3 同类节目扎堆播出,降低节目新颖性 | 第47-48页 |
5.2 当下演说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前景 | 第48-51页 |
5.2.1 演说类电视节目顺应了市场发展 | 第48-49页 |
5.2.2 演说类电视节目满足了受众需求 | 第49页 |
5.2.3 演说类电视节目呈现了电视特性 | 第49-50页 |
5.2.4 演说类电视节目体现了节目创新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