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离子液体 | 第9-13页 |
1.2.1 离子液体的定义及发展史 | 第10页 |
1.2.2 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和分类 | 第10-12页 |
1.2.3 离子液体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酯化反应 | 第13-16页 |
1.3.1 杂多酸 | 第14页 |
1.3.2 固体超强酸 | 第14页 |
1.3.3 分子筛 | 第14-15页 |
1.3.4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第15页 |
1.3.5 脂肪酶 | 第15页 |
1.3.6 离子液体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7页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7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3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17-21页 |
2.3.1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17-20页 |
2.3.2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的表征及性能测定 | 第20-2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2.4.1 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 | 第21-24页 |
2.4.2 离子液体的溶解性 | 第24页 |
2.4.3 离子液体的腐蚀性 | 第24-25页 |
2.4.4 离子液体的粘度 | 第25-26页 |
2.4.5 离子液体的酸性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3.3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 第30页 |
3.3.1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 第30页 |
3.3.2 乙酸正丁酯的分析方法 | 第30页 |
3.3.3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3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3.4.1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催化活性 | 第30-31页 |
3.4.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3.4.3 响应曲面法优化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工艺 | 第33-39页 |
3.4.4 吗啡啉类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41-47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4.3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43页 |
4.3.1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制备 | 第42-43页 |
4.3.2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表征及性能测定 | 第4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4.4.1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 | 第43-44页 |
4.4.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4页 |
4.4.3 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4.4.4 N2吸附-脱附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乙酯 | 第47-59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5.3 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乙酯 | 第48-49页 |
5.3.1 马来酸二乙酯的制备 | 第48-49页 |
5.3.2 马来酸二乙酯的分析方法 | 第49页 |
5.3.3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49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5.4.1 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活性 | 第49-50页 |
5.4.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5.4.3 响应曲面法优化马来酸二乙酯的合成工艺 | 第51-57页 |
5.4.4 负载型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