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引言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1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21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23页
        1.4.1 主要工作第23页
        1.4.2 论文的创新点第23页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的概念和理论第25-37页
    2.1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的基本概念第25-27页
        2.1.1 大学生“裸贷”消费第25-26页
        2.1.2 大学生消费异化第26-27页
        2.1.3 消费伦理第27页
    2.2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的基本理论第27-36页
        2.2.1 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第27-28页
        2.2.2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第28-30页
        2.2.3 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第30-32页
        2.2.4 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伦理理论第32-36页
    2.3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问题第37-51页
    3.1 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第37-39页
        3.1.1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征第37-38页
        3.1.2 大学生贷款消费的基本情况第38-39页
    3.2 大学生“裸贷”消费折射的异化问题第39-46页
        3.2.1 大学生消费心理异化第39-41页
        3.2.2 大学生消费目的异化第41-43页
        3.2.3 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化第43-46页
    3.3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的危害第46-50页
        3.3.1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对个人的危害第46-48页
        3.3.2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对家庭的危害第48-49页
        3.3.3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对学校的危害第49页
        3.3.4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对社会的危害第49-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的原因第51-60页
    4.1 大学生消费教育缺失第51-53页
        4.1.1 家庭消费教育缺失第51-52页
        4.1.2 学校消费教育缺失第52-53页
    4.2 大学生消费环境的影响第53-56页
        4.2.1 消费主义思潮冲击第53-54页
        4.2.2 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第54-55页
        4.2.3 网络借贷监管缺位第55-56页
    4.3 大学生自身发展不足第56-59页
        4.3.1 消费心理不成熟第56-57页
        4.3.2 理财能力欠缺第57-58页
        4.3.3 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大学生“裸贷”消费异化的对策第60-70页
    5.1 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教育第60-64页
        5.1.1 发挥家庭消费教育的积极作用第60-61页
        5.1.2 发挥学校消费伦理教育的主导作用第61-64页
    5.2 加大力度整治消费环境第64-67页
        5.2.1 强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第65-66页
        5.2.2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第66页
        5.2.3 加大对整个网络借贷系统的监管力度第66-67页
    5.3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67-69页
        5.3.1 积极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伦理教育第67-68页
        5.3.2 增强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第68页
        5.3.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68-69页
    5.4 小结第69-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1、结论第70页
    2、展望第70-73页
附录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和优化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