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群机器人系统自组织队形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究意义与背景第12-14页
    1.2 群机器人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 相关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1.3.1 蚁群优化(ACO)算法第16-17页
        1.3.2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第17-18页
        1.3.3 人工鱼群(AFS)算法第18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8-19页
    1.5 本文论文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个体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21-27页
    2.1 机器人第21-23页
    2.2 运动学分析第23-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个体机器人运动行为模型第27-37页
    3.1 安全区域的引出第27-33页
        3.1.1 物理场第27-28页
        3.1.2 人工势场法(APF)第28-32页
        3.1.3 安全区域第32-33页
    3.2 运动行为模型的建立第33-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群机器人自组织队形控制模型第37-48页
    4.1 构造势场函数第37-38页
    4.2 安全区域模型第38-40页
    4.3 算法实现第40-47页
        4.3.1 算法1:机器人到达目标点第40-41页
        4.3.2 算法2:群机器人聚集行为第41-42页
        4.3.3 算法3:群机器人组成圆形第42-45页
        4.3.4 算法4:群机器人组成L形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基于e-Puck的群机器人自组织队形控制实验第48-70页
    5.1 实验用机器人e-Puck介绍第48-50页
    5.2 仿真平台Webots介绍第50-51页
    5.3 实验前准备工作第51-58页
        5.3.1 创建世界第51-52页
        5.3.2 机器人定位第52-53页
        5.3.3 机器人校准第53-56页
        5.3.4 机器人通信第56-58页
    5.4 实验设计第58-67页
        5.4.1 实验1:机器人到达目标点第58-61页
        5.4.2 实验2:机器人完成聚集第61-62页
        5.4.3 实验3:机器人组成圆形第62-64页
        5.4.4 实验4:机器人组成L形第64-67页
    5.5 实验结果分析第67-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6.1 总结第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声道的歌声分离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气象数据的架空输电线路热载荷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