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 第15-19页 |
1.3.1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确定方法 | 第15-17页 |
1.3.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确定方法 | 第17-19页 |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22-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4页 |
2.1.1 自然条件 | 第22-23页 |
2.1.2 河流水系 | 第23-24页 |
2.1.3 生态环境 | 第24页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4-26页 |
2.2.1 水文气象数据 | 第24-26页 |
2.2.2 遥感数据 | 第26页 |
2.2.3 其他数据 | 第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干旱区生态环境需水分类及其计算方法 | 第27-33页 |
3.1 干旱区生态环境需水分类 | 第27-28页 |
3.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3.2.1 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28-29页 |
3.2.2 湖泊、沼泽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29页 |
3.2.3 防治耕地盐碱化需水量计算 | 第29-30页 |
3.3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3.3.1 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30-31页 |
3.3.2 河流水面蒸发需水量计算 | 第31页 |
3.3.3 河流输沙需水量计算 | 第31页 |
3.3.4 河道渗漏补给需水量计算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NDVI的黑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第33-44页 |
4.1 黑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时间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4.2 黑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4.3 黑河中游地区现状年土地覆被与植被覆盖分析 | 第36-42页 |
4.3.1 土地覆被类型 | 第36-40页 |
4.3.2 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植被覆盖率分布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 第44-64页 |
5.1 黑河中游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 | 第44-53页 |
5.1.1 参数确定 | 第44-47页 |
5.1.2 植被生长期各月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47-50页 |
5.1.3 植被蒸散发的空间分布 | 第50-51页 |
5.1.4 利用小型蒸渗仪实测蒸发量数据检验 | 第51-52页 |
5.1.5 与他人研究成果的对比 | 第52-53页 |
5.2 黑河中游地区湖泊、沼泽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53-55页 |
5.2.1 水面蒸发分布 | 第53-54页 |
5.2.2 降水量分布 | 第54-55页 |
5.2.3 湖泊、沼泽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55页 |
5.3 黑河中游地区防治耕地盐碱化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55-56页 |
5.4 黑河中游地区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56-58页 |
5.4.1 径流分析 | 第56-57页 |
5.4.2 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57-58页 |
5.5 黑河中游地区河流输沙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58-60页 |
5.5.1 泥沙变化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5.5.2 河流输沙需水量计算 | 第60页 |
5.6 黑河中游地区河流水面蒸发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60-61页 |
5.7 黑河中游地区河道渗漏补给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61-6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分析 | 第64-68页 |
6.1 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需水总量 | 第64-66页 |
6.1.1 按需水空间位置分类的生态环境需水总量 | 第64-65页 |
6.1.2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讨论 | 第65页 |
6.1.3 按不同生态保护目标分类的生态需水总量 | 第65-66页 |
6.2 黑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需水规律 | 第66-6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7.1 结论 | 第68-69页 |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