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番茄(西红柿)论文

褪黑素在调控番茄耐热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词表第14-20页
1 引言第20-38页
    1.1植物对高温的响应及防御机制第20-29页
        1.1.1 光合作用与植物高温胁迫第21-22页
        1.1.2 热激蛋白及其在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22-24页
        1.1.3 自噬及其在植物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24-27页
        1.1.4 植物激素在植物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27-29页
        1.1.5 植物次级代谢物在植物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第29页
    1.2 褪黑素研究现状及其调控植物抗逆性作用机制第29-35页
        1.2.1 逆境胁迫对植物内源MT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1.2.2 褪黑素对非生物胁迫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第32-34页
        1.2.3 褪黑素对生物胁迫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第34-35页
        1.2.4 褪黑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第35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35-38页
2 外源褪黑素对番茄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抗性的影响第38-5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2.1.1 材料培养和实验设计第40-41页
        2.1.2 Pst DC3000菌种的培养及接种第41页
        2.1.3 番茄叶片细菌菌落数的统计第41-42页
        2.1.4 Botrytis cinerea菌种的培养及接种第42页
        2.1.5 番茄叶片灰霉生长量的测定第42页
        2.1.6 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第42页
        2.1.7 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测定第42-43页
        2.1.8 方差分析第43页
    2.2 结果第43-47页
        2.2.1 褪黑素对Pst DC3000抗性的影响第43-44页
        2.2.2 褪黑素对Bohytis cinerea抗性的影响第44-45页
        2.2.3 褪黑素对高温抗性的影响第45-46页
        2.2.4 褪黑素对镉胁迫抗性的影响第46-47页
    2.3 讨论第47-50页
3 外源褪黑素在调控番茄耐热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第50-7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1-60页
        3.1.1 材料培养和试验设计第51-52页
        3.1.2 光合气体交换的测定第52页
        3.1.3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第52页
        3.1.4 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检测第52-53页
        3.1.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53页
        3.1.6 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第53页
        3.1.7 抗氧化酶的提取和活性测定第53-54页
        3.1.8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第54-55页
        3.1.9 H_2O_2含量的测定第55页
        3.1.10 H_2O_2亚细胞定位检测第55页
        3.1.11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第55-56页
        3.1.12 基因表达分析第56-57页
        3.1.13 可溶性蛋白的氧化及不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检测第57-58页
        3.1.14 热激蛋白Hsp70的检测第58-59页
        3.1.15 自噬体的检测第59页
        3.1.16 方差分析第59-60页
    3.2 结果第60-71页
        3.2.1 褪黑素对番茄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第60页
        3.2.2 褪黑素对番茄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60-61页
        3.2.3 褪黑素对细胞膜透性和膜质过氧化的影响第61页
        3.2.4 褪黑素对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第61-62页
        3.2.5 褪黑素对叶片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第62-63页
        3.2.6 褪黑素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63-64页
        3.2.7 褪黑素对番茄AsA-GSH循环的影响第64-65页
        3.2.8 褪黑素对H_2O_2含量的影响及H202亚细胞定位第65-67页
        3.2.9 褪黑素对可溶性蛋白的氧化及不可溶蛋白积累的影响第67-68页
        3.2.10 褪黑素对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第68-69页
        3.2.11 褪黑素对叶片自噬体形成的影响第69-71页
    3.3 讨论第71-77页
4 番茄ASMT基因鉴定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77-8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9-80页
        4.1.1 序列数据下载第79页
        4.1.2 番茄ASMT基因家族的鉴定第79-80页
        4.1.3 番茄ASMT基因的结构分析第80页
        4.1.4 番茄ASMT基因染色体分布分析第80页
        4.1.5 番茄与水稻、拟蓝芥的ASMT蛋白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80页
    4.2 结果第80-86页
        4.2.1 番茄ASMT基因家族的鉴定第80-81页
        4.2.2 番茄ASMT基因的分类第81-82页
        4.2.3 番茄ASMT基因的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析第82-83页
        4.2.4 番茄ASMT基因的保守基序分布及序列分析第83-84页
        4.2.5 番茄ASMT基因染色体分布分析第84-85页
        4.2.6 番茄和水稻、拟南芥ASMT蛋白的进化关系第85-86页
    4.3 讨论第86-88页
5 ASMT基因沉默对番茄耐热性的影响第88-10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0-97页
        5.1.1 材料培养和实验设计第90-91页
        5.1.2 利用VIGS技术构建基因沉默植株第91-96页
        5.1.3 光合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第96页
        5.1.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96-97页
        5.1.5 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的测定第97页
        5.1.6 抗氧化酶的提取和活性测定第97页
        5.1.7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第97页
        5.1.8 总RNA提取和基因表达分析第97页
        5.1.9 可溶性蛋白的氧化及不可溶性蛋白积累的检测第97页
        5.1.10 方差分析第97页
    5.2 结果第97-105页
        5.2.1 褪黑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对高温的响应第97-98页
        5.2.2 ASMT基因沉默植株沉默效率验证第98-99页
        5.2.3 ASMT基因沉默对番茄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第99页
        5.2.4 ASMT基因沉默对叶片表型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99-100页
        5.2.5 ASMT基因沉默对番茄膜透性和膜质过氧化的影响第100-101页
        5.2.6 ASMT基因沉默对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第101页
        5.2.7 ASMT基因沉默对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01-102页
        5.2.8 ASMT基因沉默对番茄AsA-GSH循环的影响第102-103页
        5.2.9 ASMT基因沉默对叶片蛋白氧化及不可溶性蛋白积累的影响第103-104页
        5.2.10 外源补充褪黑素对ASMT基因沉默番茄光合作用和膜稳定性的影响第104-105页
    5.3 讨论第105-108页
6 结论第108-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刀菌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植物中鞘脂类代谢与抗虫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