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不同磷浓度对螺旋藻砷吸附、吸收及转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 螺旋藻的简介及其营养成分第14-16页
        1.1.1 螺旋藻的简介第14-15页
        1.1.2 螺旋藻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第15-16页
    1.2 淡水中的砷与其在微藻中的代谢第16-20页
        1.2.1 水环境中As的污染现状第16-17页
        1.2.2 As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第17页
        1.2.3 As的形态及毒性第17-18页
        1.2.4 微藻As的代谢机制第18-20页
    1.3 P与As的竞争作用第20-22页
        1.3.1 微藻的P营养需求第20-21页
        1.3.2 P对微藻As积累的影响第21-22页
    1.4 螺旋藻As污染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拟解决的问题第23页
    1.6 研究内容第23页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1.7.1 研究目的第23-24页
        1.7.2 研究意义第24页
    1.8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不同P浓度对螺旋藻生长以及吸附、吸收和转化砷酸盐的影响第25-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2.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条件第26-27页
        2.1.2 试验设计第27-28页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8-30页
        2.1.4 数据处理第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2.2.1 不同P浓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2.2.2 As(Ⅴ)对螺旋藻生物量的影响第31页
        2.2.3 螺旋藻对As的富集第31-34页
        2.2.4 P营养条件对螺旋藻胞内As形态的影响第34页
    2.3 讨论第34-36页
    2.4 小结第36-39页
第三章 不同P浓度对螺旋藻吸附、吸收和转化亚砷酸盐的影响第39-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3.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条件第40页
        3.1.2 试验设计第40-41页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1页
        3.1.4 数据分析第4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3.2.1 不同浓度As(Ⅲ)对螺旋藻生物量的影响第41-42页
        3.2.2 螺旋藻对As(Ⅲ)的氧化第42-43页
        3.2.3 不同浓度As(Ⅲ)对螺旋藻富集As的影响第43-45页
        3.2.4 不同浓度P和As(Ⅲ)处理对螺旋藻富集As的影响第45-47页
        3.2.5 不同浓度P和As(Ⅲ)对螺旋藻胞内As形态的影响第47-48页
    3.3 讨论第48-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4.1 全文总结第51-52页
        4.1.1 不同浓度As(Ⅴ)、As(Ⅲ)对螺旋藻吸附、吸收和转化As的影响第51页
        4.1.2 不同P浓度对螺旋藻积累和代谢As(Ⅴ)、As(Ⅲ)的影响第51-52页
    4.2 创新之处第52页
    4.3 研究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碱蓬和滨藜对镉吸收分配及其模型拟合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水土保持分区生态敏感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