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桥梁加固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桥梁的方法 | 第18-37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详细特征 | 第18-20页 |
2.3 优点及适用条件 | 第20-21页 |
2.4 加固原理 | 第21-35页 |
2.4.1 加固后组合截面的刚度分析 | 第21-23页 |
2.4.2 加固后组合截面抗弯能力分析 | 第23-25页 |
2.4.3 加固后组合截面抗剪能力分析 | 第25-27页 |
2.4.4 从结构体系的改变方面分析加固效果 | 第27-32页 |
2.4.5 主拱圈内力分析 | 第32-35页 |
2.5 力学特性及计算步骤 | 第35页 |
2.6 与现有梁拱组合体系加固方法的比较 | 第35-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 第37-76页 |
3.1 试验概述 | 第37-52页 |
3.1.1 试验梁概况 | 第37-38页 |
3.1.2 试验梁材料 | 第38-42页 |
3.1.3 碳纤维加固试验 | 第42-46页 |
3.1.4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试验 | 第46-52页 |
3.2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62页 |
3.2.1 承载能力 | 第53-57页 |
3.2.2 刚度 | 第57-62页 |
3.3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72页 |
3.3.1 试验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分析 | 第62-64页 |
3.3.2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裂缝发展分析 | 第64-67页 |
3.3.3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 第67-68页 |
3.3.4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受拉钢筋应力分析 | 第68页 |
3.3.5 沿梁高的混凝土平均应变 | 第68-72页 |
3.4 与粘贴碳纤维法加固混凝土梁效果的对比 | 第72-75页 |
3.4.1 与粘贴碳纤维法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对比 | 第72-73页 |
3.4.2 与粘贴碳纤维法加固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关系对比 | 第73-74页 |
3.4.3 与粘贴碳纤维法加固混凝土梁的受拉钢筋应力对比 | 第74-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和粘贴碳纤维法加固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76-107页 |
4.1 有限元模拟理论 | 第76-87页 |
4.1.1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理论 | 第76-77页 |
4.1.2 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77-80页 |
4.1.3 有限元模型的单元类型 | 第80-83页 |
4.1.4 材料属性 | 第83-87页 |
4.2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4.2.1 模型信息参数 | 第87-88页 |
4.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88-89页 |
4.3 粘贴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9-92页 |
4.3.1 模型信息参数 | 第89-91页 |
4.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91-92页 |
4.4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梁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92-96页 |
4.4.1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92-93页 |
4.4.2 新型梁拱组合结构加固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关系分析 | 第93-96页 |
4.5 粘贴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96-106页 |
4.5.1 粘贴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第96-97页 |
4.5.2 粘贴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分析 | 第97-99页 |
4.5.3 粘贴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关系分析 | 第99-102页 |
4.5.4 粘贴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受拉钢筋应力分析 | 第102-10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5.1 结论 | 第107-108页 |
5.2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