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5.1 文章可能出现的创新 | 第16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综合保税区物流的基本内涵 | 第17-27页 |
2.1 综合保税区的内涵 | 第17-22页 |
2.1.1 综合保税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比较 | 第17-19页 |
2.1.2 我国综合保税区发展情况分析 | 第19-22页 |
2.2 综合保税区物流的内涵 | 第22-27页 |
2.2.1 综合保税区物流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2 我国保税区物流发展情况 | 第24-27页 |
第3章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物流发展现状 | 第27-41页 |
3.1 南京物流业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3.1.1 南京市物流业发展外部环境 | 第27-28页 |
3.1.2 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 第28-31页 |
3.1.3 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 | 第31-34页 |
3.2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物流发展现状 | 第34-41页 |
3.2.1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历程 | 第35页 |
3.2.2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物流功能 | 第35-37页 |
3.2.3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国家物流政策 | 第37-38页 |
3.2.4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物流发展情况 | 第38-41页 |
第4章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物流发展SWOT分析 | 第41-51页 |
4.1 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41-44页 |
4.1.1 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 第41-42页 |
4.1.2 依托现有港口发展 | 第42-43页 |
4.1.3 政府物流体系的构建 | 第43-44页 |
4.2 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44-46页 |
4.2.1 保税区内的物流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 第44-45页 |
4.2.2 现代物流观念落后 | 第45页 |
4.2.3 缺乏高效强大的物流设施设备 | 第45-46页 |
4.2.4 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化技术 | 第46页 |
4.3 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第46-48页 |
4.3.1 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46-47页 |
4.3.2 杭州洋山深水港国际大港的建设 | 第47页 |
4.3.3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 第47-48页 |
4.4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48-49页 |
4.4.1 物流人才的缺乏带来的威胁 | 第48页 |
4.4.2 同类保税区竞争的威胁 | 第48-49页 |
4.4.3 不健全的物流法律体制带来的威胁 | 第49页 |
4.5 SWOT分析结果与战略选择 | 第49-51页 |
第5章 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物流发展策略 | 第51-63页 |
5.1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51-53页 |
5.2 建立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 第53-55页 |
5.3 加大综合保税区内人才的培养力度 | 第55-56页 |
5.4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物流企业入驻 | 第56-58页 |
5.5 整合国际货运流程,加快货物的流转速度 | 第58-59页 |
5.6 加快绿色物流发展力度 | 第59-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