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磷矿资源简介 | 第11-14页 |
1.2.1 世界磷矿 | 第11-13页 |
1.2.2 中国磷矿 | 第13-14页 |
1.3 磷矿矿床类型及其特征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磷矿选矿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1.4.1 擦洗脱泥工艺 | 第16页 |
1.4.2 焙烧-消化工艺 | 第16页 |
1.4.3 化学浸取工艺 | 第16-17页 |
1.4.4 重介质选矿 | 第17页 |
1.4.5 光电拣选法 | 第17页 |
1.4.6 联合选矿技术 | 第17-18页 |
1.4.7 浮选工艺 | 第18页 |
1.5 磷矿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5.1 磷矿浮选药剂分类 | 第19页 |
1.5.2 磷矿捕收剂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3页 |
1.6.1 立题思路 | 第21-22页 |
1.6.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试验矿样、药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2.1 试验矿样 | 第23-24页 |
2.1.1 纯矿物 | 第23页 |
2.1.2 实际矿物 | 第23-24页 |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 第24-26页 |
2.2.1 试验药剂 | 第24-25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25-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3.1 药剂合成试验 | 第26-27页 |
2.3.2 实际矿物浮选试验 | 第27页 |
2.3.3 纯矿物微浮选试验 | 第27页 |
2.4 试验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2.4.1 Zeta-电位测定 | 第27-28页 |
2.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第3章 捕收剂的合成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合成原理 | 第30-32页 |
3.3 合成实验 | 第32-33页 |
3.3.1 α-氯代硬脂酸的合成 | 第32页 |
3.3.2 α-羟基硬脂酸的合成 | 第32页 |
3.3.3 α-氨基硬脂酸的合成 | 第32-33页 |
3.3.4 α-磺化硬脂酸的合成 | 第33页 |
3.4 系列产物的表征 | 第33-39页 |
3.4.1 系列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33-37页 |
3.4.2 系列产物的质谱表征 | 第37-39页 |
3.5 浮选及机理研究中捕收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3.6 小结 | 第40-43页 |
第4章 实际矿物浮选试验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湖北宜昌磷矿浮选试验 | 第43-48页 |
4.2.1 湖北宜昌磷矿矿石分析 | 第43-44页 |
4.2.2 浮选工艺及药剂制度的确定 | 第44-48页 |
4.3 四川龙蟒磷矿浮选试验 | 第48-53页 |
4.3.1 龙蟒磷矿矿石分析 | 第48-49页 |
4.3.2 浮选工艺及药剂制度的确定 | 第49-51页 |
4.3.3 磨矿细度试验 | 第51页 |
4.3.4 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51-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浮选理论研究 | 第55-83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ZETA-电位测定 | 第55-68页 |
5.3 ZETA-电位测定小结 | 第68-72页 |
5.3.1 反浮选捕收剂与纯矿物作用后的Zeta-电位比较 | 第68-70页 |
5.3.2 正浮选捕收剂与纯矿物作用后的Zeta-电位比较 | 第70-72页 |
5.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77页 |
5.4.1 反浮选捕收剂与白云石作用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2-75页 |
5.4.2 正浮选捕收剂与磷灰石作用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5-77页 |
5.5 纯矿物的微浮选试验 | 第77-80页 |
5.5.1 反浮选捕收剂的微浮选试验 | 第77-78页 |
5.5.2 正浮选捕收剂的微浮选试验 | 第78-80页 |
5.6 小结 | 第80-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7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问题与建议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