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光动力疗法的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1.2.1 光动力疗法概述 | 第11-13页 |
1.2.2 光动力治疗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1.2.3 光动力治疗中光敏剂的作用靶点 | 第14-15页 |
1.2.4 光动力治疗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15-16页 |
1.2.5 光敏剂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3 酞菁 | 第18-29页 |
1.3.1 酞菁的基本结构及性质 | 第18-20页 |
1.3.2 酞菁的光谱性质 | 第20页 |
1.3.3 酞菁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4 酞菁配合物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1.3.5 轴向取代硅酞菁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4 课题设计 | 第29-33页 |
1.4.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29-30页 |
1.4.2 目标化合物合成线路的设计 | 第30-32页 |
1.4.3 目标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检测 | 第32页 |
1.4.4 目标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32-33页 |
第2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3-47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试剂 | 第33页 |
2.3 化合物的编号与命名 | 第33-34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2.4.1 3,5-双-二甲基氨基甲基4羟基苯甲酸的合成 | 第34-35页 |
2.4.2 二氯硅酞菁的合成 | 第35页 |
2.4.3 中间体Ⅰ-a的合成 | 第35-36页 |
2.4.4 目标化合物Ⅱ-a的合成 | 第36-37页 |
2.4.5 中间体Ⅰ-b的合成 | 第37-38页 |
2.4.6 目标化合物Ⅱ-b的合成 | 第38-39页 |
2.4.7 中间体Ⅰ-c的合成 | 第39-40页 |
2.4.8 目标化合物Ⅱ-c的合成 | 第40-41页 |
2.4.9 中间体Ⅰ-d的合成 | 第41-42页 |
2.4.10 目标化合物Ⅱ-d的合成 | 第42页 |
2.5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 第42-44页 |
2.6 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 | 第44-45页 |
2.7 质谱(M/Z) | 第45-46页 |
2.8 溶解性 | 第46页 |
2.9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目标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3.2.1 仪器 | 第47页 |
3.2.2 试剂 | 第47-4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3.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 第48页 |
3.3.2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48页 |
3.3.3 单线态氧测定实验 | 第48-4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4.1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9-51页 |
3.4.2 荧光发射光谱测试 | 第51-55页 |
3.4.3 荧光量子产率 | 第55-56页 |
3.4.4 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 | 第56-59页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目标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61-77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62页 |
4.2.1 仪器 | 第62页 |
4.2.2 试剂 | 第6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4.3.1 溶液的配制 | 第62-63页 |
4.3.2 紫外滴定测试 | 第63-64页 |
4.3.3 荧光滴定测试 | 第64页 |
4.3.4 光切割DNA的凝胶电泳研究 | 第6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4-75页 |
4.4.1 紫外滴定 | 第64-67页 |
4.4.2 DNA结合常数 | 第67-69页 |
4.4.3 荧光滴定 | 第69-72页 |
4.4.4 光切割DNA的凝胶电泳研究 | 第72-75页 |
4.5 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1-93页 |
附图 | 第93-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