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7-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2.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4页 |
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3. 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二、自媒体的涵义、特点以及发展的阶段 | 第15-19页 |
(一) 自媒体的涵义 | 第15-16页 |
(二) 自媒体的特点 | 第16-17页 |
1. 准入门槛低 | 第16页 |
2. 个性化、平民化 | 第16页 |
3. 交互性超强、传播速度极快 | 第16-17页 |
4. 不可避免的“后现代”性 | 第17页 |
(三) 自媒体发展的阶段 | 第17-19页 |
1. 自媒体的兴起阶段 | 第17页 |
2. 自媒体的壮大阶段 | 第17-18页 |
3. 自媒体的兴盛阶段 | 第18-19页 |
三、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一) 大学生常用的自媒体形式 | 第19-22页 |
1. 即时通讯 | 第19-21页 |
2. 社交网站 | 第21页 |
3. 博客 | 第21-22页 |
4. 微博 | 第22页 |
(二)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1.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率极高 | 第22页 |
2. 多数大学生对自媒体工具依赖心理极强 | 第22-23页 |
3. 多数大学生对自媒体上的信息持理性态度 | 第23页 |
四、自媒体对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 第23-27页 |
(一) 自媒体对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影响 | 第23-25页 |
1. 拓宽了时空情境和创新教育载体 | 第23-24页 |
2. 增强传播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以及提升其感召力 | 第24页 |
3. 丰富教育的方法和深化教育方式 | 第24页 |
4. 开辟了教育的新环境 | 第24-25页 |
(二) 自媒体对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 第25-27页 |
1. 信息的良莠不齐使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 第25页 |
2. 后现代主义的涌入使教育内容的深刻性渐渐被降低 | 第25-26页 |
3. 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和裂变性使教育主体的权威性逐渐被削弱 | 第26页 |
4. 迅速发展的自媒体使教育的应对机制呈现滞后性 | 第26-27页 |
五、扬长避短,利用自媒体涵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 第27-31页 |
(一) 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强化其主导作用 | 第27-29页 |
1. 提高使用媒介技术的能力 | 第27-28页 |
2. 提高防微杜渐的能力 | 第28页 |
3. 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 第28-29页 |
(二) 促进大学生与自媒体良性互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 第29-30页 |
1. 加强媒介素养,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 第29页 |
2. 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强互动意识 | 第29-30页 |
3. 利用自媒体优势,积极参与互动 | 第30页 |
(三) 营造自媒体正能量氛围,优化教育大环境 | 第30-31页 |
1. 家长必须要随时关注子女的思想发展状况,及时遏制短板效应. | 第30页 |
2. 高校要注重构建的校园媒体文化,形成和谐文化氛围 | 第30-31页 |
3. 加大对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 第31页 |
六、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Abstract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