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时代对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 第10页 |
1.1.2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6.2 测试调查法 | 第16页 |
1.6.3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1.6.4 经验总结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7-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科学探究 | 第17页 |
2.1.2 科学能力 | 第17页 |
2.1.3 科学证据 | 第17-18页 |
2.1.4 应用科学证据能力 | 第18-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科学哲学理论 | 第20页 |
2.2.2 施瓦布的科学探究理论 | 第20页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初一、二年级学生生物学科应用 科学证据能力的调查 | 第22-33页 |
3.1 学生测试调查 | 第22-25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2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3.1.4 测试调查结果 | 第23-25页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第25-29页 |
3.2.1 调查目的 | 第25页 |
3.2.2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3.2.3 调查方法 | 第25-26页 |
3.2.4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6-29页 |
3.3 教师调查 | 第29-33页 |
3.3.1 调查目的 | 第29页 |
3.3.2 调查方法 | 第29-30页 |
3.3.3 调查对象 | 第30页 |
3.3.4 调查结果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4.1 初一、二年级学生应用科学证据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4.1.1 获取信息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4.1.2 由对照实验得出结论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4.1.3 寻找证据支持结论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4.1.4 用因果关系解释结论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4.1.5 对实验作科学预测能力的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4.2 学生应用科学证据能力水平的因素分析 | 第39-44页 |
4.2.1 城乡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39页 |
4.2.2 年级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4.2.3 性别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40页 |
4.2.4 父母学历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4.2.5 科学本质观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41页 |
4.2.6 推理能力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4.2.7 探究学习因素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发展初一、二年级学生生物学科应用 科学证据能力的初步尝试 | 第44-49页 |
5.1 渗透生物科学史,感受科学发展中科学证据的重要性 | 第44-45页 |
5.2 活用教材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应用科学证据的能力 | 第45-46页 |
5.3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和评价,在应用中提升能力 | 第46页 |
5.4 教学案例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