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实践背景 | 第10-11页 |
|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3-28页 |
| ·品牌延伸简介 | 第13-17页 |
| ·品牌 | 第13页 |
| ·品牌延伸的定义 | 第13-15页 |
| ·品牌延伸的分类 | 第15页 |
| ·品牌延伸的效应 | 第15-17页 |
| ·品牌延伸的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 ·分类理论 | 第17页 |
| ·定位理论 | 第17-18页 |
| ·学习理论 | 第18页 |
| ·风险知觉理论 | 第18-19页 |
| ·技术接受模型 | 第19页 |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19-21页 |
| ·品牌延伸的研究模型 | 第21-25页 |
| ·A&K模型 | 第21-22页 |
| ·Czellar品牌延伸评价过程模型 | 第22-23页 |
| ·Volckner &Sattler延伸成功的四因素模型 | 第23-25页 |
| ·互联网环境中的品牌延伸 | 第25-28页 |
| ·服务的品牌延伸 | 第25页 |
| ·电子服务的品牌延伸 | 第25-28页 |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8-37页 |
| ·研究构思与研究假设 | 第28-32页 |
| ·契合度与品牌延伸 | 第28页 |
| ·联结度与品牌延伸 | 第28-29页 |
| ·品牌形象与品牌延伸 | 第29-30页 |
| ·消费者创新性与品牌延伸 | 第30页 |
| ·主观规范与品牌延伸 | 第30-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 ·预实验 | 第32-34页 |
| ·测量工具 | 第34-36页 |
| ·研究程序和样本 | 第36-37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7-48页 |
|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 ·契合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7页 |
| ·联结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7页 |
| ·延伸评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7页 |
| ·品牌形象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 ·消费者创新性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8页 |
| ·主观规范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38页 |
| ·操作有效性检验 | 第38-39页 |
|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 ·契合度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1页 |
| ·联结度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1页 |
| ·品牌形象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契合度、联结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2-44页 |
| ·消费者创新性的缓冲效应检验 | 第44-47页 |
| ·主观规范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8-52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品牌形象、契合度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作用 | 第48页 |
| ·联结度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消费者个性因素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9页 |
| ·使用习惯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50-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附录1 | 第57-58页 |
| 附录2 | 第58-59页 |
| 附录3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