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 第9-12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特性 | 第9-11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超级电容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12-16页 |
1.3.1 双电层电容器 | 第12-13页 |
1.3.2 法拉第赝电容器 | 第13-14页 |
1.3.3 混合电容器 | 第14-16页 |
1.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1 碳基电极材料 | 第16-17页 |
1.4.2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 第17-18页 |
1.4.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 第18页 |
1.4.4 含锂化合物电极材料 | 第18-19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5.1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不同碳材料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材料与合成 | 第21-22页 |
2.2.2 电极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3 电容器组装 | 第23页 |
2.2.4 测试参数与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3.1 XRD表征 | 第24页 |
2.3.2 SEM表征 | 第24页 |
2.3.3 循环伏安(CV) | 第24页 |
2.3.4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空心Co_9S_8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0-36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1 材料与合成 | 第30页 |
3.2.2 电极的制备与电容器的组装 | 第30-31页 |
3.3 材料表征 | 第31页 |
3.4 电化学测试 | 第31-32页 |
3.4.1 交流阻抗(EIS) | 第31页 |
3.4.2 测试参数与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LiFePO_4+AC)/AC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研究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4.2.1 材料的合成 | 第36-37页 |
4.2.2 电极的制备 | 第37页 |
4.2.3 混合电容器的组装 | 第37页 |
4.3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4.4.1 材料表征 | 第38-39页 |
4.4.2 对称电容器的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4.4.3 混合电容器的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AC/TiO_2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研究 | 第46-55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5.2.1 介孔TiO_2纳米球合成 | 第46-47页 |
5.2.2 电极的制备 | 第47页 |
5.2.3 电容器的组装 | 第47页 |
5.3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47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5.4.1 材料表征 | 第47-48页 |
5.4.2 正负极材料半电池测试 | 第48-51页 |
5.4.3 正、负电极质量配比的研究 | 第51-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