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中的宋代士人生活状态考述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宋代文人的生活背景 | 第13-21页 |
1.1 宋朝国事民情 | 第13-19页 |
1.1.1 政治方面—内忧外患 | 第13-14页 |
1.1.2 经济方面—逐步转型 | 第14-15页 |
1.1.3 文化方面—"尊儒崇文" | 第15-18页 |
1.1.4 社会观念上—崇敬士人 | 第18-19页 |
1.2 国事民情对士人生活状态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夷坚志》中不同阶段的士人生活状态 | 第21-51页 |
2.1 学习阶段的士人生活状态 | 第21-29页 |
2.1.1 经济状况 | 第21-23页 |
2.1.2 婚姻状况 | 第23-29页 |
2.1.3 休闲生活 | 第29页 |
2.2 临考之时的士人生活状态—迷信 | 第29-36页 |
2.2.1 原因 | 第29-32页 |
2.2.2 方式 | 第32-35页 |
2.2.3 影响 | 第35-36页 |
2.3 得知科考结果后的生活状态 | 第36-39页 |
2.3.1 高中登科 | 第36-38页 |
2.3.2 潦倒落第 | 第38-39页 |
2.4 执政为官后的生活状态 | 第39-48页 |
2.4.1 婚姻状况 | 第39-42页 |
2.4.2 政治生活 | 第42-45页 |
2.4.3 经济生活 | 第45-46页 |
2.4.4 休闲生活 | 第46-48页 |
2.5 致仕、遭贬之后的生活状态 | 第48-51页 |
2.5.1 心理落差 | 第49页 |
2.5.2 日常生活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从《夷坚志》看洪迈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 第51-59页 |
3.1 对"命定说"的认同 | 第51-53页 |
3.1.1 国家运数前定 | 第51-52页 |
3.1.2 个人命运前定 | 第52页 |
3.1.3 影响 | 第52-53页 |
3.2 对士人的规劝 | 第53-56页 |
3.2.1 忠君爱国 | 第53-54页 |
3.2.2 孝道至上 | 第54-55页 |
3.2.3 义利之辨 | 第55-56页 |
3.2.4 其他 | 第56页 |
3.3 洪迈思想的"说教性" | 第56-59页 |
第四章 从《夷坚志》看宋代社会思想上的转变 | 第59-65页 |
4.1 对欲望的肯定 | 第59-63页 |
4.1.1 对"利"的肯定 | 第59-61页 |
4.1.2 对"情"的肯定 | 第61-63页 |
4.2 道德与欲望的博弈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