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25页 |
| ·纳米限域下有机液体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正烷烃概述 | 第12-17页 |
| ·正烷烃的结构 | 第12-13页 |
| ·正烷烃的相变行为 | 第13-17页 |
| ·奇偶效应 | 第13-14页 |
| ·转动相 | 第14-15页 |
| ·过冷现象及表面结晶 | 第15页 |
| ·双组分正烷烃的相变行为 | 第15-17页 |
| ·多孔材料概述 | 第17-19页 |
| ·SBA-15和碳壁SBA-15 | 第18-19页 |
| ·SBA-15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碳壁SBA-15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可控多孔玻璃(CPG)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 ·KIT-6 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 ·正烷烃在多孔材料中的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19-20页 |
| ·相变行为 | 第20页 |
| ·固溶体与相分离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概述 | 第20-23页 |
|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20-21页 |
| ·XRD射线分析法 | 第21-22页 |
| ·同步辐射分析法 | 第22-23页 |
| ·同步辐射的特点及用途 | 第22-23页 |
|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 | 第23页 |
|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 ·SBA-15及C-SBA-15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31页 |
| ·合成方法 | 第26-28页 |
| ·材料的表征 | 第28-31页 |
| ·测量方法 | 第31-3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1页 |
| ·低温DSC量热分析法 | 第31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法 | 第31-3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65页 |
| ·纳米空间限于下C_(12)-C_(16)体系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33-37页 |
| ·C_(12)-C_(16)常规体系相变行为研究 | 第33-34页 |
| ·C_(12)-C_(16)体系在SBA-15(3.8 nm)中的相变行为研究 | 第34-35页 |
| ·C_(12)-C_(16)体系在SBA-15(9.5 nm)中的相变行为研究 | 第35-36页 |
| ·C_(12)-C_(16)体系在SBA-15(17.2 nm)中的相变行为研究 | 第36-37页 |
| ·纳米空间限于下C_(16)-C_(18)体系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37-50页 |
| ·DSC分析 | 第37-39页 |
| ·C_(16)-C_(18)常规体系相变行为研究 | 第39-41页 |
| ·C_(16)-C_(18)/CPG(300 nm)体系相变行为研究 | 第41-43页 |
| ·C_(16)-C_(18)/CPG(8.1 nm)体系相变行为研究 | 第43-46页 |
| ·纳米限域下C_(16)和C18相变行为研究 | 第46-47页 |
| ·纳米限域下C_(16)-C_(18)体系低温相区相变行为研究 | 第47-49页 |
| ·纳米限域下C_(16)-C_(18)体系高温相区相变行为研究 | 第49-50页 |
| ·纳米空间限于下单组分C_(16)多晶现象的研究 | 第50-65页 |
| ·C_(16)常规状态和纳米限于下的熔点降低与过冷度的研究 | 第50-52页 |
| ·C_(16)在大孔径CPG(300 nm)中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52-53页 |
| ·C_(16)在中等孔径C-SBA-15, SBA-15中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53-56页 |
| ·C_(16)在小孔径SBA-15, CPG, KIT-6 中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56-59页 |
| ·纳米限域效应对孔内C_(16)相变行为的影响概述 | 第59-65页 |
| 4 结论 | 第65-67页 |
| ·纳米空间限于下C_(12)-C_(16)体系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65页 |
| ·纳米空间限于下C_(16)-C_(18)体系相变行为的研究 | 第65页 |
| ·纳米空间限于下单组分C_(16)多晶现象的研究 | 第65-67页 |
| 5 创新之处 | 第67-68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7 致谢 | 第76-77页 |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