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周思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东方“异国形象” | 第14-18页 |
一、形象学中的“异国他者形象” | 第14-15页 |
(一)“异国他者”的特性 | 第14-15页 |
(二)“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 | 第15页 |
二、中国形象的定义 | 第15-18页 |
(一)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 第15-16页 |
(二)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尼古拉斯·周思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的塑造 | 第18-35页 |
一、文本中的中国人文景观 | 第20-24页 |
(一)赞叹与向往 | 第20-22页 |
(二)失望与感叹 | 第22-24页 |
二、文本中的中国人物塑造 | 第24-35页 |
(一)中国女性形象 | 第24-27页 |
(二)中国男性形象 | 第27-35页 |
第三章 周思笔下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和反思 | 第35-42页 |
一、澳大利亚的民族心理 | 第35-37页 |
(一)东方情结 | 第35-36页 |
(二)西方中心话语权 | 第36-37页 |
二、历史沿革下的文学观的嬗变 | 第37-39页 |
(一)偏见的“他者”形象 | 第37-38页 |
(二)多元开放的文化观 | 第38-39页 |
三、作者的文化身份 | 第39-40页 |
四、对中国形象塑造的思考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