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第一章 中国重要作物孢囊线虫的概述 | 第11-15页 |
1 禾谷孢囊线虫 | 第11-13页 |
2 菲利普孢囊线虫 | 第13页 |
3 大豆孢囊线虫 | 第13-14页 |
4 早稻孢囊线虫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及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 | 第15-23页 |
1 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 | 第15-19页 |
·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命名方式 | 第15-16页 |
·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2 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种 | 第19-23页 |
·生理小种划分 | 第19-23页 |
第三章 麦类作物的禾谷孢囊线虫抗性研究 | 第23-29页 |
1 小麦品种的抗线虫机理 | 第23-24页 |
2 麦类作物的禾谷孢囊线虫抗性资源挖掘与利用 | 第24-26页 |
·麦类作物的线虫抗性基因来源 | 第24页 |
·麦类作物的线虫抗性资源挖掘与利用 | 第24-26页 |
3 国内麦类作物的禾谷孢囊线虫抗性资源筛选 | 第26-29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9-57页 |
第一章 禾谷孢囊线虫江苏群体的致病型鉴定 | 第31-39页 |
摘要 | 第31页 |
ABSTRACT | 第3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鉴别寄主 | 第32页 |
·禾谷孢囊线虫群体 | 第32-33页 |
·鉴别寄主抗病性测定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鉴别寄主反应及致病型鉴定 | 第33-34页 |
·群体与已报道的国内致病型比较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9页 |
第二章 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 第39-47页 |
摘要 | 第39页 |
ABSTRACT | 第39-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小麦种质资源 | 第40页 |
·禾谷孢囊线虫群体 | 第40页 |
·种质资源的抗性评价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室内2龄幼虫法测定 | 第41-43页 |
·历年室内重复测定结果的比较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禾谷孢囊线虫初始密度对其繁殖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47-57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47-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调查方法 | 第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初始接种群体密度与线虫繁殖的关系 | 第49-51页 |
·初始接种群体密度与小麦生长的关系 | 第51-53页 |
·Seinhorst模型估计小麦损失阈值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