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三体系统普遍存在 | 第12页 |
·Kozai效应在三体系统中的应用 | 第12-20页 |
·经典效应 | 第12-13页 |
·系外行星轨道的高偏心率与高倾角 | 第13-16页 |
·热木星或密近双星的形成 | 第16-19页 |
·Ia型超新星爆发 | 第19-20页 |
·统计样本 | 第20页 |
·近期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第二章 Lidov-Kozai机制 | 第24-46页 |
·测试粒子极限下轨道四极矩运动方程 | 第24-31页 |
·三体系统中的哈密顿量 | 第24-25页 |
·轨道平均化 | 第25-27页 |
·矢量运动方程 | 第27-28页 |
·轨道参量运动方程 | 第28-29页 |
·典型结论 | 第29-31页 |
·相似质量下轨道四极矩运动方程 | 第31-36页 |
·矢量运动方程组 | 第31-32页 |
·轨道参量运动方程组 | 第32-34页 |
·典型结论 | 第34-36页 |
·相似质量下轨道八极矩运动方程 | 第36-46页 |
·矢量运动方程组 | 第36-39页 |
·轨道参量运动方程组 | 第39-41页 |
·哈密顿正则方程推导轨道参量方程组 | 第41页 |
·轨道偏心率激发 | 第41页 |
·轨道翻转 | 第41-44页 |
·对称性 | 第44页 |
·八极矩与混沌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短程力对Kozai效应的抑制 | 第46-70页 |
·引言 | 第46页 |
·运动方程 | 第46-47页 |
·短程力效应 | 第47-54页 |
·短程力效应 | 第48-50页 |
·数值积分 | 第50-52页 |
·偏心率的最大值:解析解 | 第52-54页 |
·参数选择:测试粒子情况 | 第54-61页 |
·一个例子:ε_(Oct)=0.056 | 第54-57页 |
·e_(1,max)与i_o|flip对ε_(Oct)t的依赖性 | 第57-59页 |
·参数空间 | 第59-61页 |
·相似质量情况下的数值计算 | 第61-68页 |
·四极矩近似下轨道夹角的对称性 | 第61-62页 |
·参数空间 | 第62-68页 |
·对ε_(Oct)与ε_(extra)的依赖性 | 第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层级三体系统的双星合并:双星偏心率的共振激发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页 |
·运动方程 | 第70-72页 |
·哈密顿量 | 第70-71页 |
·引入广义相对论效应的运动方程 | 第71-72页 |
·线性近似 | 第72-74页 |
·线性方程 | 第72-73页 |
·共振引起的偏心率激发 | 第73-74页 |
·共振系统的参数空间 | 第74-77页 |
·时标 | 第74-75页 |
·满足共振条件的第三颗星 | 第75-77页 |
·引力波辐射的影响 | 第77-80页 |
·在有倾角的三体系统中的共振 | 第80-82页 |
·没有引力波辐射 | 第80-82页 |
·引入引力波辐射 | 第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绕旋超大质量双黑洞的恒星双星演化:潮汐撕裂与合并 | 第84-96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参数空间 | 第85-89页 |
·典型时标 | 第85-86页 |
·双Kozai振荡 | 第86-87页 |
·双潮汐撕裂 | 第87-89页 |
·N-body模拟 | 第89-94页 |
·方法 | 第90页 |
·统计结果 | 第90-91页 |
·轨道参量演化 | 第91-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