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3页
1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第13-28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林分结构研究进展第14-19页
     ·林分非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研究第14-17页
     ·水源涵养林结构研究第17-19页
   ·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功能研究进展第19-24页
     ·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第19-23页
     ·水源涵养林保育土壤功能研究第23页
     ·水源涵养林改善水质功能研究第23-24页
   ·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4-2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8-33页
   ·三峡库区(重庆)基本概况第28-29页
   ·缙云山自然条件第29-33页
     ·地形地貌第29-31页
     ·气候特征第31-32页
     ·水文特征第32页
     ·土壤特征第32页
     ·植被特征第32-33页
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3-4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3页
   ·研究方法第33-43页
     ·试验区标准地设置和外业调查第33-34页
     ·野外定位监测项目第34-35页
     ·实验测定方法第35-38页
     ·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第38-43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43-44页
4 水源涵养林区域总体分布格局第44-52页
   ·缙云山水源林的区域总体分布格局第44-47页
   ·水源林典型林分类型的确定和样地的基本特征第47-51页
     ·针阔混交型水源涵养林第47-48页
     ·常绿阔叶型水源涵养林第48-49页
     ·竹林群落水源涵养林第49-51页
   ·小结第51-52页
5 水源涵养林典型林分结构特征第52-87页
   ·典型水源林的树种组成结构特征第52-58页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2-53页
     ·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3-54页
     ·马尾松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4-55页
     ·四川大头茶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5-56页
     ·栲树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6页
     ·毛竹马尾松混交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6-57页
     ·毛竹杉木混交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7页
     ·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种组成特征第57-58页
     ·毛竹纯林基本结构特征第58页
   ·林分直径结构特征第58-62页
   ·林分树高结构特征第62-69页
   ·物种多样性特征第69-72页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第69-70页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第70页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特征第70-71页
     ·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第71-72页
     ·物种多样性指数间的关系第72页
   ·典型水源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第72-83页
     ·树种混交特征第73-77页
     ·树种大小分化特征第77-80页
     ·空间分布格局第80-83页
   ·小结第83-87页
6 水源涵养林的保育土壤功能第87-115页
   ·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特征第87-95页
     ·土壤容重特征第87-90页
     ·土壤颗粒组成特征第90-93页
     ·土壤孔隙特征第93-95页
   ·林地土壤化学性状特征第95-107页
     ·土壤活性酸(pH)特征第95-100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第100-101页
     ·土壤全量养分特征第101-103页
     ·土壤速效养分特征第103-106页
     ·土壤交换性能特征第106-107页
   ·典型水源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第107-113页
   ·小结第113-115页
7 水源涵养林的涵养水源功能第115-136页
   ·林冠层的涵养水源功能第115-120页
     ·林冠层持水能力和蒸发特征第115-116页
     ·林冠的降雨截留能力第116-120页
   ·灌草层的涵养水源功能第120-121页
   ·枯落物层的涵养水源功能第121-126页
     ·枯落物储量特征第121-122页
     ·枯落物持水能力第122-124页
     ·枯落物蒸发特征第124-126页
   ·土壤层涵养水源功能第126-132页
     ·土壤的蓄水能力第126-128页
     ·土壤的渗透性能第128-132页
   ·典型水源林涵养水源功能评价第132-134页
   ·小结第134-136页
8 水源涵养林的改善水质功能第136-151页
   ·缙云山大气降水水质特征第136-137页
   ·水源林对径流水质的影响第137-141页
     ·不同林地的地表径流水质特征第137-139页
     ·不同林地的壤中流水质特征第139-141页
   ·典型水源林改善水质功能评价第141-150页
     ·评价方法概述及对应评价结果第142-149页
     ·典型水源林地径流水质综合评价第149-150页
   ·小结第150-151页
9 缙云山水源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第151-167页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第151-153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151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151-153页
     ·评价方法第153页
   ·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的层次结构第153-164页
   ·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模型及生态功能综合得分第164-165页
   ·小结第165-167页
10 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第167-196页
   ·水源林结构对保育土壤功能的作用第167-176页
     ·林分结构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第168-172页
     ·林分结构对土壤化学质量的影响第172-176页
   ·水源林结构对涵养水源功能的作用第176-182页
     ·林分结构对林冠层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第176-178页
     ·林分结构对灌草层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第178-179页
     ·林分结构对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第179-180页
     ·林分结构对土壤层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第180-182页
   ·水源林结构对林地径流水质的作用第182-190页
     ·林分结构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第183-186页
     ·林分结构对壤中流水质的影响第186-190页
   ·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与生态功能耦合模型第190-192页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检验第192-194页
   ·小结第194-196页
11 结论与讨论第196-203页
   ·结论第196-201页
     ·水源涵养林典型林分结构特征第196-198页
     ·不同结构水源林的生态功能效应第198-200页
     ·林分结构对生态功能的调控作用机制第200-201页
   ·讨论第201-203页
     ·研究的主要进展第201-202页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建议第202-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15页
个人简介第215-216页
导师简介第216-217页
成果目录清单第217-218页
致谢第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合理布局研究
下一篇:林分根系空间分布与水平阶整地对土质坡面稳定性的影响--以我国黄土高原刺槐林和侧柏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