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论文--各林种及林副产品经营论文--自然保护区论文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合理布局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1 引言第11-26页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功能及特点第11页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进程第11-12页
   ·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第12-14页
   ·自然保护区分类、分级第14-17页
     ·自然保护区分级第14页
     ·自然保护区分类第14-17页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第17-23页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的内涵第17页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的方法第17-23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3-25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第23-24页
     ·本论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中国森林与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概况第26-32页
   ·中国自然环境概况第26-29页
     ·地理位置第26页
     ·地质地貌第26-27页
     ·土壤分布第27页
     ·气候特征第27-28页
     ·水文水系第28页
     ·生物资源第28-29页
   ·中国森林概况第29-30页
   ·中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概况第30-32页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概念第30页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建设第30-32页
3 研究方法第32-44页
   ·总体思路第32页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32-44页
     ·数据收集第32-33页
     ·数据处理第33-34页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第34-44页
4 中国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研究第44-101页
   ·自然地理区划的意义和内容第44页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案综述第44-52页
     ·《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方案第44-45页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方案第45-46页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方案第46-48页
     ·《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方案第48页
     ·高等师范院校方案第48-50页
     ·《中国自然区划概要》方案第50-51页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方案第51-52页
   ·本研究的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第52-71页
   ·自然保护地理区基本信息综述第71-101页
     ·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Ⅰ(Ⅰ)第71-74页
     ·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Ⅰ(Ⅱ)第74-78页
     ·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Ⅰ(Ⅲ)第78-84页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Ⅰ(Ⅳ)第84-87页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Ⅱ(Ⅴ)第87-90页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Ⅱ(Ⅵ)第90-95页
     ·青藏高原地区Ⅲ(Ⅶ)第95-101页
5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第101-133页
   ·保护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赋值区间的确定第101-118页
   ·各自然保护地理区(地理地区)内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序列第118-132页
   ·小结第132-133页
6.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保护空缺分析第133-235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分析第133-142页
     ·各省级行政区分布第133-135页
     ·各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分布第135-140页
     ·各优先保护地区分布第140-142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空缺分析第142-234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地理单元分布上的空缺分析第142-146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对森林植被保护上的空缺分析第146-158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对植物物种保护上的空缺分析第158-191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对动物物种保护上的空缺分析第191-234页
   ·小结第234-235页
7.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合理布局研究第235-275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原则第235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第235-262页
     ·升级第235-256页
     ·合并升级第256-259页
     ·扩建升级第259-262页
   ·优先重点建设的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第262-268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第268-269页
   ·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布局效果评价第269-274页
     ·数量和面积第269-27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271页
     ·保护区域建设第271-274页
   ·小结第274-275页
8.结论、创新及应用第275-278页
   ·结论第275-276页
   ·创新第276页
   ·应用第276-278页
参考文献第278-284页
保护价值评价指标数据参考文献第284-308页
附录1 食肉兽类动物名录第308-309页
附录2 濒危森林植物物种名录第309-341页
附录3 特有森林植物名录第341-372页
附录4 关键森林植物名录第372-374页
附录5 濒危森林动物物种名录第374-377页
附录6 特有森林动物名录第377-381页
附录7 旗舰森林动物名录第381-383页
个人简介第383-385页
导师简介第385-387页
致谢第387-388页

论文共3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木相思苗期平茬与施肥技术研究
下一篇: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